Cover story 080 Goodbye & Hello
告別是生命的常態
認真過好每一天就足夠
┃陳又津┃

陳又津 作家。臺大戲劇系劇本創作組碩士,得過許多文學獎,當過編輯、廣告文案與 記者。心情不好時,會選擇睡覺或抓起一本書來讀;喜歡去墓園,因為在那裡會感到很 peace。著有《少女忽必烈》、《準台北人》、《跨界通訊》與《新手作家求生指南》等書。
我不太喜歡說再見時的心情,就像是小時候在外面玩耍,被媽媽強迫回家吃飯的那種討厭。 就算到了前幾年,朋友的聚會上,都不太有能力說再見,我都是等到最後,才依依不捨回家的那個人。
19 歲的夏天,父親過世,我出生的時候,他已經是快要 60 歲的老人了,之後他拖著病,長期在安養院及醫院間往返,從國小一直到大學一年級,病危通知就接了無數次。因為生病時間太長、太磨人,當死亡這天來臨時,我心中只有為他感到寬慰,心裡想著的是,這天終於來了。
最後一次的病危通知,是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在家中的麻將涼蓆上睡著,被醫院的電話吵醒,抵達加護病房時,父親已經走了,我和母親唯一能做的就是幫他拔下呼吸管。我總以為,一個東西插在身體要拉起來,需要一些力氣,結果,管子輕輕一拉就拔起,就像拿起吸管般輕鬆,原來,放下是如此的輕易。我也始終記得,當爸爸要從病房推出去時,為了避諱,其他病床的簾子不約而同拉起來,唰唰唰的聲音,就像在為他送別。
因為沒有太多對話,所以我並不太了解父親。他住院時,我們把他那些堆放在家裡、沿街撿拾的回收丟掉,但某種程度上還是盡量讓家裡保持他還在時的模樣,即使知道他可能再也不會用到。父親離開後,我和媽媽得以將老房子大大整理一番,只留下他常戴的手錶、玉戒等,卻也發現一大疊我從未看過的照片,他與前妻拍的婚紗照,還有很多他穿著西裝與不認識的人合照⋯⋯,原來父親是個愛拍照的人。也才知道大人以前說的故事都是真的,父親也曾年輕風光過啊,我像是發現新大陸,翻找著那些我不了解的他。

但人生就是這樣吧,離別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無論是人事物,有很多東西都不知道哪裡去了,但並不代表它就不存在。就像小時候跟在父親旁邊的那隻狗「蛋黃」。
我對蛋黃最後的記憶是牠病得很重,年紀還小的我,對寵物生病、死亡不是很理解,只感到害怕,爸媽也不懂,只知道生病了送獸醫很貴,就只好把狗遺棄。送走後沒幾天,蛋黃居然自己走了回來,於是第二次父親又再送到更遠的地方,這次我開始期待牠回家,等了好多天,結果沒有,到現在我還是會想起牠,揣想那天之後牠可能有的各種結局。
我將這些關於父親、母親以及自己種種在生命中懸而未決的事寫進書裡,不是想釐清或尋找什麼,只是想著,如果告別是生命的常態,那就記錄下這些曾有過的回憶。
那年暑假,因為農曆習俗,父親必須冰在冰櫃裡一個月才能出殯,整整一個月我幾乎每天都得從三重坐公車到板橋殯儀館,等著師父告訴我,現在要拜飯、念經還是上香,也因為這些固定且必須的儀式,倒也沒有什麼時間去傷心,只覺得每天的這段路很遠,但心情好像隨著時間和路途,自然而然地放下了。
後來我總想,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痛苦是否就不要那麼漫長。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會想跟生病的父親說,如果太痛苦,不想活是 OK 的。只要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有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就好。就像現在如果有人問我,離開前想留下什麼,我也什麼都不強求,不要留下壞印象就好。●

文 游姿穎
攝 汪正翔
場地提供 Daily 常日書房
┈┈┈┈┈┈┈┈┈┈┈┈┈┈┈┈┈┈┈┈┈┈┈
Cover story 080 Goodbye & Hello
Part 1 致那些曾經與未曾的告別
Part 2 我們的告別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