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87 Live in Slow Motion
隱身老宿舍的私房料理
讓食物持續繫絆在地
┃這裡┃

陳玟伶 大家都叫她小為師傅,無菜單料理「這裡」的店主人。個性開朗健談,擅長運用嘉義在地食材變化創意料理。喜愛泡茶和蒐集茶具,曾一度想轉開茶館,但因朋友差點燒毀茶具而作罷。
這裡,臺語的發音就像「家」,希望每位到訪的人都能感受回到家一樣的自在舒適。沒有華麗裝飾、擁擠人潮,我在這間超過半世紀的老房子裡,每天只專心接待一組客人,用款待朋友的心意,將對於家鄉的情感,化作一道道用心製作的創意料理,而吃下料理後的自然表情就是最棒的回應,食物成為了連結我與人們的橋梁。
回想開店初衷,源於高中時發下的豪語:「以後要在自己的餐廳開同學會。」這樣單純的原因,讓我在當了五年幼兒園老師後,果斷轉戰餐飲,一開始先到了茶館工作,學習如何接待及經營一家店,但老實說,直到開店前都我還不太會做菜。也許是有些天分吧,加上從小就愛吃,味覺和嗅覺特別敏銳,雖沒受過專業訓練,對於口味的掌握卻意外精準,而市場攤販就是我的老師,殺雞、切魚的技術都是從市場習得,靠著一股憨傻衝勁,開了人生第一間餐廳。

對我來說做菜跟習武很像,隨時間慢慢累積能力和對食材的了解,有天突然頓悟,開始能融會貫通,於是從簡餐一路做到無菜單料理,餐廳地點也換了五次,每一次的歇業和開張都是對自己設的全新挑戰,也很感謝客人們總不灰心地跟著我跑來跑去,這就是嘉義人可愛的地方,愛恨分明的直接性格,一旦喜歡上了就不准別人說你壞話,是帶點傻氣的魅力。
這麼多年來,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到北部開店?其實求學階段曾在臺北生活,開店後也曾被挖角到臺北餐廳,但轉了一圈還是無法適應。嘉義是個相對周邊城市,腳步更加緩慢的地方,路都不大條、老房子也多,進步速度很慢,卻也從一而終的迷人,尤其人情味更讓人珍惜。記得之前在成仁街開店時,因為是條老街巷,獨居老人比例很高,我會在空閒之餘幫他們做飯、打掃家裡,他們也給予我全然信任,甚至放心把家中鑰匙交給我,就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緊密羈絆將我留了下來。

從有記憶開始,我就跟著爺爺奶奶住在日式老房子裡,屋子前後有庭院和緣廊,木地板踩下去會發出唧呀唧呀聲響,待在屋裡,無論是盛夏還是雨天,都因歲月染上了閒適的氛圍,是我對家最原始的印象。嘉義市仍有許多老宿舍被保留下來,這裡的前身便是銀行宿舍,我將空間租下,找來熟悉舊式工法的老木工,僅修補結構的損壞,盡力保留屋子原本的樣貌,讓時間感能夠持續在空間裡流淌,期望每位來此的人能深刻感受老房子愜意的魅力,讓這種美能延續下去。
┈┈┈┈┈┈┈┈┈┈┈┈┈┈┈┈┈┈┈┈┈┈┈
Cover story 087 Live in Slow Motion
Part 1 用我們的方式過慢的光陰
Part 2 在變動的日子做不變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