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越來越虛擬
別忘了我們都還愛電影
一次共享的交流 臺南文學季講座

「那是一個,沒有見到面,你依然能想像對方在幹嘛的年代。」
「南寧文學.家」作家兼影評人陳韋任,從小在臺南西港長大,七歲時看了人生第一部有印象的電影《藍色珊瑚礁》,小小的心靈被深深觸動,電影從此支撐起他的小宇宙,為了看片,即使住在府城邊陲之外,依然勤跑市區,細數當年的臺南老戲院:皇后戲院、國花大戲院、南台影城,這些影廳構築出了他與電影緊緊相依相繫的童年。
在那個沒有分級制度甚至可以隨時進場看影片的年歲裡,他看了無數的影史經典。也曾在超賣的時候,拿著自家塑膠板凳,坐著看了整整六個小時的《終極保鑣》,「過去沒有網路和手機,人們就能夠很專注地投入在一件事上,沉浸在那種時刻裡,屁股根本就不會痛。」回憶著那些浮動在兒時澄澈眼裡的光影,電影帶來的情感和張力,陳韋任的眼中透出如孩子般純然的幸福感。
以往,想接觸電影之外的管道只剩錄影帶跟電視臺,陳韋任笑說在電視選擇只有三臺時,幕後選片的人幾乎決定了所有觀眾的人生,他就是透過那些夜裡的播映,感受到電影的魔力,進而發現自己能分析文本,走入文學的世界。每晚播出什麼也決定隔天在學校大家的話題,內向又不擅於與人相處的他,因為電影拉近與人群的距離,更消弭與同學的芥蒂,陳韋任帶著遺憾道出:「現在已經沒有那種共有的溫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