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


不管幾歲都是男孩
男人只是一種偶然的狀態


┃ J. Sheon × 柯家洋 ┃


%E4%B8%BB21

J. Sheon 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街巷》,入圍當屆金曲最佳新人,今年推出第二張作品《巷子內》。在紐約待過八年,培養出料理手藝,最擅長的是美式漢堡,前陣子買了自己的烤架,近期熱衷 BBQ。

柯家洋 南瓜妮歌迷俱樂部主唱,玩團多年,直至 2018 年推出專輯《他我》入圍最佳樂團,擁有一間酒吧 Asylum,店內的滷肉飯還特地請自己在臺北最喜歡的老店師傅來指導,手機存了大量哏圖,長期在推廣顏文字使用。








歲數相近,僅差一屆的 J. Sheon 跟柯家洋,一個從紐約回來的 r&b 歌手,一個從小聽英搖長大的樂團主唱,前者曾經拍料理影片教大家做漢堡,後者在而立之年開了自己的酒吧,既是創作者,也是公認的美食家,玩著不同的音樂風格、拿手各自的料理派別,但年紀相仿的男子們,都承認自己有著中二魂,於是乍看不相似也不相識的兩人,瞬間一拍即合。








問:覺得過了 30 歲之後,自己的人生觀、性格、處事方式有任何變化嗎?

J:我在跨過去之前,會思考好像需要某種心理準備,是不是應該要幹嘛?我覺得 30 歲到了就是會提醒自己,如果過去需要浪費一些時間,那現在時間到了,不該繼續浪費,不會像 30 歲前那麼法大(fucked up),因為我 30 歲的時候剛好在發片前後。

洋:你有這種領悟啊?我是快到的時候身邊的人就一直提醒,但真的抵達了好像也沒什麼差別,就像每個今天和明天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差距。老實說 29 歲是我人生最混亂的時候,到了 30 歲就在思考要繼續這樣下去嗎?過了一兩個月意識到,嗯還是一樣,那時候寫不出歌,團員一直在催,但我什麼都寫不出來。剛才 J. Sheon 提到的那個覺悟感,我也有類似的東西,思考如果樂團的事一直卡著,我要做些什麼來讓這些法大不見,結果我 ⋯⋯ 做了更法大的事,就是開了一間自己的酒吧。

J:我覺得這樣很好,你把那些法大變成自己的事業。

洋:對,反正都要去窖父或操場,不如我自己開一間。

J:這個社會一直提醒你 30 歲應該要怎麼樣,可是自己在年輕一點的時候從來沒想過我應該是怎樣,真正到了 30 歲,就覺得,嗯,就是新的 20 歲。

洋:喂!不是吧!(猛烈吐槽)我小時候覺得 30 歲是個很巨大的年紀,可能是我父親那一輩通常 30 歲事業都已經在起步,或是已經生小孩了,所以真正到了這個年紀,會覺得自己好像怎麼沒有到達那樣的階段。

J:我會說新的 20 歲是因為那好像是一個人生新的開端,(在美國)你終於是法定年齡,被允許去做一些以前不能做的事,像是喝酒、賭博,包含要對自己負責任,但在對自己負責這一塊,20 歲你會著重現在可以去做一些以前不能做的,30 歲時依然會有這種心態,可是會再多一點責任感。



%E5%89%AF1


問:覺得男人跟男孩的差別在哪?認為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男人的自覺?

洋:這我不會用年紀來看,應該說是狀態,像是今天在這裡對談,我會儘量把男人的那個狀態拿出來,這個與歲數無關,是我在什麼場合、與什麼人相處,比如說寫歌、練團,就覺得自己像個男孩,但在表演的時候,就應該是個男人。

J:表示認同。就像我剛才說的,男人是多了一種責任感,男孩就是不被禮教和規則拘束的一種狀態。

洋:我相信男生不管到幾歲都是男孩。我還是很喜歡買完模型,回到家拆箱的那一刻。如果追溯何時產生男人的自覺,應該是高中的時候吧,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因為沒有人救得了你。

J:我比較不會用 30 歲來看,可能會分成從美國回來的前後,在美國的時候就是渾渾噩噩,過一天算一天,雖然還是有在做音樂,但完全沒有思考音樂可能拿來幹嘛、怎樣可以更好或者有計劃地做音樂,對我來說就是弄一下音樂。當初決定回臺灣,是認為所有會做的事情裡,音樂是我能做得最好的,但是藝術創作,並不是能夠很客觀地知道一加一會等於什麼,有個正確解答的東西,所以一定要能發自內心認可自己的作品,才可以持續做下去;而我是認可自己的,覺得這東西一定有機會,只是不知道接下來怎麼做,但對自己有信心,就抱持著這個意念回來試試看。

那個時候覺得該為自己做的所有決定負責了,包含金錢,我在美國的時候家裡有資助,但也需要打工,回臺灣之後就全靠自己,當所有事情都要仰賴自己的時候就感覺自己是男人了。

洋:我覺得我跟你最大的差距是,沒有回國這件事,沒有分水嶺,有個契機讓你改變,我的就很破碎,都是一點點的小東西,讓我去意識到什麼地方該開始負責任了。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