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旁的編輯事 096   ✎_

小學生的北投歷險





本月值星 許馨仁





高二以前,我住在北投,家族裡大夥兒不是住在同一棟樓,就是同條小巷裡,時至今日我仍直覺自己是北投養大的孩子,血液裡流著北投人特有的 chill。即便被歸在臺北市,卻有著和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氛圍。觀光客眼裡的溫泉勝地居民不去,阿公阿嬤一張月計溫泉點數卡,大眾澡堂當作自家浴缸,來去自如。到市場老鋪買紅茶從不以杯計算,內行人知道一次叫一袋才喝得爽快,且視酸梅紅茶為唯一正統,這組合少了任何一味都無法單獨成立。街上計程車載的多是外來客,在地人買菜上班接小孩,一臺加裝菜籃的摩托車綽綽有餘,再不然還能使出舉國聞名的機車專送,電話一播,瀟灑騎士拎著一頂安全帽,送你到天涯海角。

在我眼裡,這是個任何事都可能發生,且發生地自然而然的小地方。細想自己何時開始建起對家鄉的印象,大概要拉回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那天。我的媽媽是個奇葩,在職場及待人處事都是有口碑的聰慧得體,但不明出自何因,當事件僅有我們兩個當事人,就能變得十分不對勁。那天下午,眾多家長在校門口迎接自家初上小學的寶貝們,我依約坐在訓導處外白磚階梯等待媽媽。小眼珠隨著人潮左右轉動,看著同學一個個找到接送家人,直到門口不見半個人駐足,已是兩小時過後。

「媽媽怎麼還沒來?」心底沒有一絲不安,反而多了分欣喜,我左右張望一會兒,背起比肩膀寬厚的書包,走出校門歷險。不敢走離太遠,我踏進對街販售雜貨文具的新生活書店,櫃檯旁塑膠盒裡裝的蠶寶寶,沿著葉緣來回啃食桑葉,發出沙沙咀嚼聲,我看得出神,店員姐姐也任我站一旁待著,不發一語繼續結帳。後來我隨路人過了馬路鑽進市場,遠處素麵線攤冒著熱氣,大大卍字畫在手繪招牌上,破損掉漆也不曾更換。老闆留一頭烏亮短髮,髮油梳出整齊分線,專注翻攪著麵線糊,無心分神理會我。那年紀沒有葷素概念,在認識大腸蚵仔之前,麵線於我就是如此,黏糊口感混雜香菇片和紅蘿蔔絲,最後撒上甜鹹酥脆的炸麵筋。

後來沿圍牆到側門一處豆花攤,日光燈照向白鐵仔餐車,認出紙碗上印有小雞圖樣才想起是媽媽常帶回家的花生粉圓豆花。這家豆花至今仍用古法柴燒製作,口感綿密,放進嘴裡一抿漫出濃郁豆香。「妹妹要吃什麼口味的?」老闆娘俐落身手和親切笑容仍深刻我腦海裡,無奈口袋裡沒有錢,只能傻回:「等一下我媽媽來,我們會來吃!」

天黑前我回到白磚階梯,若無其事地坐著,此時媽媽才慌慌張張跑了過來,她睡過頭,一睡便是整個下午,若要細數她的荒謬事蹟,那又是另一篇文章了。而七歲的我和這個小街區,幸運地共度了一個難以言喻的下午,是我不曾提起的小祕密。●





S 58466324





許馨仁 小日子編輯, 雙魚座 A 型,集結浪漫元素於一身卻有張厭世淡定臉。前陣子異常著迷各式香氛,立志成為新一代香妃(有人知道她是誰嗎?)。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