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97 You’re Not Alone
與內在自我深刻連結
於是才能真正強大
┃ 李惠貞 ┃

李惠貞 曾任出版社版權、企劃、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獨角獸計畫」新型態學習及閱讀行動創辦人。因為女兒諠今年開始到法國交換而有了重新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不過母女倆每天都密切通訊,兩人也一起籌備新書,由李惠貞撰文,諠來為書插畫。
雖然人們使用著同種語言,但同個詞彙,對於每個人卻有著不同想像。獨處指的是和自己單獨相處,是一種客觀的狀態。孤獨卻是一種心理上的主觀感受,一個人即使身處在人群中、在關係裡,內心仍有可能感到孤獨。比如我很喜歡去書店,因為那給我一種在人群中獨處的感覺,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不是被孤立的,依然能體受到人群,可是卻又能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到打擾,即使這是與他人在一起的場所,卻也能定錨在與自己的獨處中。

這段時間很多人可能多了被迫獨處的時間,相較之下這於我並不困難,從小我就是個有些孤僻的小孩,與同學、老師的相處我沒有問題,可是比起跟其他小朋友玩,我一直都更喜歡一個人的狀態,獨自在書桌前剪剪貼貼或者畫畫,對我來說就是充滿樂趣的事,也許我的本質有更多內向的成分,反而使我安於一個人。小時候我們家經常開車從濱海到宜蘭去看阿嬤,一趟都是三個多小時,一家人擠在車子裡頭,我坐在後座靠窗,凝望著海,無數的故事就從腦子裡生長出來,車裡放著西洋老歌,這段旅程可能整段都是無語的,但我非常享受那樣的時光,靜靜地沉浸在心裡的活動之中。

自發性和被迫獨處當然是有差別的,我們一生都在追求一種平衡,只是各自的比例和成分不同,獨處是我可以也想要保有的,但也知道那不是生活的全部,被迫孤獨的時候確實也有。
我女兒諠這學期前往法國交換,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彼此生命重要的一部分,從來沒有分隔過這麼久,不過對每個父母來說,這都是必經的,我也必須練習,最開始知道她要去時,我們兩個都有一段時間先調適心情,明明她還沒出發,我卻已經先體認到孤獨。當我將她送到機場回到家時,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巨大的孤獨感,反而覺得現在終於一個人了,那我能來做些什麼呢?同時從照顧者和上班族的角色中脫離出來,很多事可以只考慮自己了,這對我是第一次。

很多現代人無法閒下來,雖然渴望自由,真的擁有時卻會害怕、無所適從,擁有一段獨處的時間我認為是很好的提醒跟練習,去覺察自己失去了什麼能力,以至於當必須獨處時會感到很焦躁跟慌亂,是否整個求學與工作的歷程裡,出了什麼問題?
┈┈┈┈┈┈┈┈┈┈┈┈┈┈┈┈┈┈┈┈┈┈┈
Cover story 097 You’re Not Alone
Part 2 在獨處中與自己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