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旁的編輯事 097   ✎_

我不喜歡一個人吃飯





本月值星 劉亞涵





S 10838030


《一個人去旅行》、《一個人大丈夫》、《一個人,不寂寞》⋯⋯ 繞書店一圈,關於一個人的書籍可真不少,用著各種溫柔的、趣味的、聲嘶力竭的方式,告訴現代人一個人沒什麼不好、一個人也可以很好。有時看著看著不免感到有些疑惑,如果一個人本就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書、電影、名言來反覆述說「這沒什麼」?這個似乎不斷被強調「不特別」的特別,讓我感到好奇又迷惘。

懂事以來我就知道自己是個不善於獨處的人,應該說很多事情我在根本上就沒有一個人的概念,好比說吃飯。從小都是媽媽在家開伙,「今天吃什麼?」是家人回到家問的第一句話,大夥聊著瑣事配電視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因此腦中幾乎沒有獨自吃飯的場景。偶爾我們也外出用餐,雖非大事但對比在家吃飯,還是帶了點跳脫日常的雀躍感,所以當幼時的我第一次在麵店看到獨自吸著湯麵的大叔,我感到一絲困惑,並為他覺得孤單。孩子的憐憫現在想來好笑,卻是當下真實又具衝擊的感受。

類似這樣的情形在長大過程中不斷發生,並不是認為一個人不好,而是沒有想到原來可以一個人去做這些事,才發現獨處對我來說是需要練習的。進入社會後不可避免的遇到更多需要自己去面對的事情,社會氛圍也總在提醒能夠和自己相處才是大人應該有的樣子,於是,我開始試著獨自去逛街、看電影或者出國旅行。

起初總會有點無措,沒有人對話互動,似乎連手要放哪裡都顯得有點侷促,只能不斷查看手機是否有漏掉的訊息,企圖轉移自己的不自在,後來漸漸可以理解所謂獨處的自由和樂趣在哪,不會排斥但絕稱不上喜歡。常懷疑這樣的自己是不是不夠成熟,但觀察路上或店裡看到的陌生人,不少獨自一人的人同樣會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或電腦,有時會想,即便物理條件是一個人,是不是人們仍舊渴望著透過某種方式與外界建立連結呢?

這個月因應疫情期間做了關於孤獨的主題,聽到了很多對於獨處與孤獨的想法和故事,有人為此痛苦、有人樂在其中,但最重要的是要勇於接受自己所有的狀態。

現在,我依然不太習慣一個人吃飯,我想「一個人」對我來說仍是特別的,但正如凌宗湧老師所說:「花草並不會望著大樹而想要成為它,每個人應該擁有自己的生長模式。」既然不擅長獨處,那就接受這樣的自己,無需勉強。●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