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旁的編輯事 098   ✎_

當人生有麻煩
就為自己做飯吧





本月值星 Peas Lin



%E5%89%9D%E7%9A%AE%E8%BE%A3%E6%A4%92%E9%9B%9E%E6%B9%AF


2014 年,每年操持一大家年夜飯的阿嬤已不在,我為自己立下一個新的目標,要在隔年初負責過年整桌的年菜,於是開始看著食譜學習下廚。特別著迷於準備食材的前置過程,那時最常做的是各種較為繁瑣的家常菜,紅燒牛腩、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等等,總要先理好許多辛香料,準備一個乾淨的長盤,蒜頭切碎,蔥白和蔥綠分開切成蔥花、辣椒切細之後避免太辣掏出籽、薑視情況切片或絲,空出一個假日的下午或者平日晚上,在廚房裡做隔天的便當,固定兩個主菜一道炒青菜,還有一定必備我的拿手菜 ── 玉子燒。

過一年完成了除夕圍爐,有佛跳牆、紅燒獅子頭、蒜蓉鮮蝦粄條、豆酥鱈魚,還準備自己最愛的炸湯圓。叔伯們跟當時已經有輕微阿茲海默症的阿公一再提醒怕他忘記,「這一桌都是你孫女做的噢。」完成階段性目標之後不再花費那麼多時間替自己帶便當,卻在煮食中找到儀式感,有了一份經常會被叫去不同地方出差的工作,只要習慣什麼就會沉溺於那種反覆的我,突然經常要在陌生的地方過夜、一再在單獨的車途中往返,結束行程回到住所,就會花時間做飯,那段日子最常做咖哩飯,在把紅蘿蔔、馬鈴薯各自切塊、翻炒雞肉與蔬菜,還有不時需要翻攪燉煮中的咖哩免得煮焦的手續中,聞著咖哩的味道填滿室內,才會有「啊,又回到家和熟悉的人身旁」的確切感受。

再過一年,從那份工作中離職,搬到萬華的小公寓,15 坪的空間有兩房兩廳、衛浴、廚房和後陽臺,什麼都小,即使備料的時候常常亂成一團,可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廚房卻有種莫名的成熟感。在那一年間最常燉雞湯,麻油雞、剝皮辣椒雞、酸菜雞,買來的半雞切下油脂豐厚的雞皮,在鍋中煎出油,再用雞油煸薑,薑片煸到捲起花邊,取出之後炒雞肉,接著再看要煮什麼湯下料,如果是麻油雞就大手筆用全酒,朋友的媽媽還教了我一個祕方,在雞湯中加入些許黑糖提味。

那年夏天時有颱風,冬天時常陰雨,下半年轉成 soho,三餐都自己做飯,住家最好的是周圍有兩家全聯,對於那六個月的印象只剩每週提個帆布購物袋撐把塑膠傘踏著水窪去採買,回到家先洗腳,再把食材整理進冰箱。剛搬進去跟退租前,一樣的朋友們都來吃火鍋,前次買了附近有名的薑母鴨,第二次就用周遭發現的美味酸白菜鍋當鍋底,那晚朋友笑著鬧著留下過夜,睡前望著天花板想到這些時間竟然就這樣過去了,不喜歡一個人的我卻不曾意識到寂寞,料理把生活的空洞補了起來,也彌平這年遭遇到的大小困難。

原來作為一個愛吃的人,只要胃被安慰了,永遠會有活下去的力量。●

分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