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慢生活
雲端的小農朋友
┃張曼娟┃
每當我從市場經過,那些在市場最外緣,將菜擺在地上賣的本地小農,最能吸引我的目光,令我停下腳步。天還沒亮就從土裡挖出來的竹筍,用一塊油布攤在地上,供人挑選,我還沒彎下腰,已經想像著雞腿蛤蜊筍湯,有多麼清甜。再走兩步,老阿嬤一早採摘的小韭菜,氣味濃烈,是父親喜歡的韭菜水餃餡料。阿嬤又把一旁的珠蔥推銷給我,自從在明池山上朝拜了神木群,吃過珠蔥炒蛋,便念念不能相忘。
過兩天,阿嬤的地攤上竟然出現一小把香椿,我的內心澎湃激動起來,嫩綠帶黃的葉片,看起來真是亭亭可愛,又有多少人會認識它呢?它可是我的舊識啊,童年時去父親的朋友家裡拜訪,他們採下了自家種的香椿樹頂端嫩葉,涼拌豆腐。大人們都說「好吃好吃」,然而這種陌生的氣味很獨特,一時之間無法分辨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當我們告辭回家時,又得到一包現採香椿伴手禮。父親珍而重之地放進冰箱裡,有時拌豆腐,有時炒蛋。味覺也許是可以訓練的,我的感官終於被收服。當身邊的外省長輩漸漸凋零,已經很久沒有再見香椿了。我買下那一小把葉片,帶回家去,該怎麼料理?就讓 93 歲的父親作主吧。
某些農作物會在特定的季節出現,勾起我們的往日情懷,就好像成熟後的金黃色稻田,風中吹來的稻香氣息,總能讓我感到鬆弛,走在田埂上,就像走在返回童年的通道,因為,我的童年是在稻田環繞中度過的。在小學堂裡和八、九歲的孩子講漢字的故事,我對他們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你們看『秋』這個字,左邊是一個『禾』,指的是農作物,右邊是一個『火』,為什麼是這樣的組合?」有個孩子搶答:「稻子收割完就要把田地燒掉。」啊?要燒掉喔?那稻田不是很可憐?」另一個孩子說。「我猜想,造字的人可能看見成熟後的稻田、麥田、高梁田都是金黃色的,陽光照射下就像火一樣的燃燒,所以才造了這個字。」我說,但我確實只是猜想,所有對於字的解釋,都只是臆測而已。
後來,某次深秋的旅行,萬聖節前來到舊金山的南瓜農場,遍地是堆積的南瓜,大小、形狀不一,躺在枯黃的草地上,金黃燦亮,無限綿延,在藍天白雲的晴空映照下,真的像極了一團團燃燒的火焰。
我原本並不喜歡吃南瓜,近來卻發生了改變。因為種植有機釋迦的小農與我連絡,告訴我種植釋迦時,為了抑制雜草的生長,於是栽種南瓜。或許是因為土地肥沃,遵循有機農法種植的南瓜,竟然大豐收。上尖下圓,呈現灰黃顏色的南瓜綿密香甜,非常好吃。我把南瓜送給朋友,對她說:「這是南瓜護衛,守護著釋迦公主的,妳嘗嘗看。」朋友說她只是放進電鍋裡蒸熟,香軟甜蜜,從來不吃南瓜的老公,都忍不住一口又一口。她問我南瓜是從哪裡來的?我告訴她,釋迦和南瓜都是從臺東太麻里來的。去年秋天我去臺東辦活動,逛到鐵花村附近的市集,看見一個戴眼鏡的小農在賣釋迦,年幼的孩子在一旁遊戲,他細心解說了不用除草劑的有機栽培方式,我買下一盒好吃的釋迦,也加了他的 LINE。
我原本是極孤僻的人,最不擅長交朋友,為了吃到好東西,竟然多了幾位雲端的小農朋友,為我傳遞季節中熟成的訊息。●
張曼娟 曾經在大學當教授許多年,曾經在香港擔任臺灣文化代表;曾經出版過締造紀錄的暢銷書,如今想回歸到沒有定位的狀態,好好過日子。喜歡旅行、觀察、發呆、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