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重視的是未來的成就,而並非成績。」——專訪《精神科觀察日記》主理人 威廉

 

曾威廉 職涯前期,身影穿梭於各大時尚雜誌與網站之間,現為《Psycho.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主理人,總是能以幽默獨特的視角看待職場與人生,因此擁有一大票死忠的粉絲。

 

IMG 6135

 

「我數學真的很爛。」

 

「記得高三下學期的數學科連拿四次零分、一次六分、一次十二分,當年學測是選擇題跟填充題,打開考卷我愣了至少一分鐘,但茫然無濟於事,於是我把答案一個一個代入,遇到積數就從頭開始加,把2加100次、六位數乘六位數的事我都做了,最後居然有達均標,跌破眾人(包括我自己的)眼鏡。」

深知數理救不起來的威廉,為了不浪費太多時間鑽研數理,只好把強項著墨在國文、英文,雖看似極端的作法,但不知不覺中,他的人生道路似乎比其他人更早有了一絲清晰的輪廓,提前取捨。

「回頭看求學過程,其實很像一部青春電影,高中是我的全盛時期,自由、放縱,每一天都歡樂得可以。當時年輕氣盛,跟家裡相處得不是很好,幾乎是一對話就產生摩擦,因此學校是我的救贖。」

他積極參加校內大小比賽,策劃各種校園活動,想盡辦法讓這個一天可以待上十個小時的地方,每分每秒都過得充實。

 

光有小聰明不行

 

說起求學時叛逆的自己,自嘲很會智慧型犯罪的他,時常利用小聰明,替班上的同學們度過各種考試危機。

「記得在某一次的游泳考試,為了幫助水性不好的同學們順利過關,便號召擅長游泳的同學,讓他們蛙鏡、泳帽一戴,還特別叮嚀不准將頭露出水面,在不能辨識你我的情況下幫忙接力考試,最後全班都ALL PASS。像諸如此類的小聰明,讓老師好像蠻擔心我學壞的(笑)。」

畢業那天,訓導主任搭著威廉的肩說:「教書那麼多年,我很少碰到像你這樣的孩子,出頭(台:鬼點子)那麼多,每一次都那麼用心去做,接下來就看顧不到你了,一走出校門可別讓我們丟臉,要把聰明用對地方,要有出息一點。」

 

IMG 6199

 

一切看似按著計畫好的未來,卻…

 

因很早就立定志向,在大學選擇科系時,推甄上了數位媒體設計科系,一切看似按著計畫好的未來邁進,唸到大三才發現原來這並不是他所想要。在面對無法讓自己產生熱情的校園生活,只求一個「過」,幾乎是硬著頭皮把大學念完,甚至一度讓他對未來陷入徬徨。

但或許是個性使然,不甘屈就於現況的他,認為與其執著那些無法改變的結果、徘徊於自我慰藉式的幻想中,決定嘗試著去扭轉現況,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終點不會就此停留在這。也因當時的心念一轉,最後如願地考上心中嚮往的傳播研究所,成功從設計跨到傳播領域,是一次很重要的轉折。

 

做好能夠重來的勇氣

 

「你的人生,不會因一次考試的失利就被限制住,若當下的結果讓你不滿意,那就試著去做些改變,但前提是,要先有重新來過的勇氣。假如今天你不喜歡念這個科目、不喜歡現在選擇的這門科系,那就不要讓它,成為你最後一站的學歷。」

 

IMG 6217

 

把自己放進你想要的圈子

 

「想像未來的你,想跟哪些人往來,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談論的話題範疇在哪裡,就把自己推近那個圈子,朝著那方向靠近,磨練出自己的個人特質遠比成績來得更重要。

在摸索的過程中,結局時常不如想像中完美,但無形之中,其實你獲得的更多,努力嘗試的代價就是經驗。儘管這份『獲得』不會變成理想的成績,往後的人生你會感謝當初願意跨出那一步的自己,從無數失敗累積而來的勇氣。

而今天所謂的一百分,只是這份考卷的一百分,跳脫試卷框架,每個人應該要理解的事情,不會只有考卷的答案那麼片面。成績,只能衡量某一個面向的學習狀態,你應該重視的是未來的成就,而並非眼前的成績。」

在傳統體制下成長的威廉,似乎也難掩其天生敏銳又帶點機靈的個性,更造就出一套打破常規的生存哲學,不管是求學的路上,還是出了社會,都讓他能盡情地、勇敢地表現自己。

 

延伸閱讀:「你的成就不會因為一次的上榜或落榜就決定一切,即使選錯了也不會完蛋。」——專訪設計發浪主理人Chad

文 張雁婷
攝 陳羿如

標籤:標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