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陸寬×王嘉平|好吃到開心就是標準 重新定義臺灣家常菜
譁眾取寵或太高端的廚藝,本來就不是我想要鑽研的事情,我寧願花時間去探究大家愛吃的東西還可以怎麼做。我的前後場團隊、我的副手,以及一直支持我們的客人,讓一間店能成為很多人的家常。
譁眾取寵或太高端的廚藝,本來就不是我想要鑽研的事情,我寧願花時間去探究大家愛吃的東西還可以怎麼做。我的前後場團隊、我的副手,以及一直支持我們的客人,讓一間店能成為很多人的家常。
做醬油就像在寫一首詩,因為有字數、押韻與平仄的限制,迸發出來的美往往更加動人。對我們「製醬人」而言,蔭油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更像是一個作品。
每一款琴酒開發的核心,都蘊含對臺灣農產品的敬意,我們希望能最大化使用這片土地的作物,擔任產地端和市場端的連接者,和生產者成為夥伴互利的關係,透過醲蒸餾所的品牌增加農民的收益。
慢食,是一種對於食物的尊重,對於一同共享美食的親愛之人的重視,在食物到來前熱烈地等待,在吃的當下熱情地吃,「任何食物都可以是慢食,任何食物都可以吃出它緩慢的美學。」正在為剛到來的手沖咖啡拍照留念的焦桐帶著笑意如此說著。
「做好一件事,就能讓整個環境都受益。」一直以來,拾穗試圖使用在地物產料理,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餐盤中的一片葉子、一塊肉都會牽動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生命,如果從日常中就有機會做到友善土地和尊重生命,何不從吃之中去意識到地方文化的多樣性,並讓美好的環境永續?
讓低矮植物、灌木、喬木和大喬木自然生長成天然林的「林下多層次栽培」,並根據地質條件配置合適的作物,讓作物能與自然共生共存,如此一來不僅無需過多人力與機具干涉,面對災害土地也能有較佳的韌性與恢復力,更吸引了野生動物棲息,自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系。
我是真心期許大家能吃到「好東西」,用農友們用心生產的好食材、廚師透過技藝認真做出的料理,除了美味之外,食物裡能帶著在地故事或摻了些文化的況味,進而讓一道菜的誕生,使所有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變得更有自信,對生活的這塊土地感到驕傲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