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照顧弱勢孩童一頓溫飽
也讓他們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社工」一詞,對於大眾仍是個陌生職業。作為第一線助人的社工人員,從社會局開案的那刻起,就是兒童福利聯盟工作的開始。從照顧者家庭經濟、工作狀況到孩子就學品質,每天要面對的是散落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家庭,盡可能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小心梳理每一份徬徨的心。

研究所畢業後便投入社工行列的吳珮甄,負責為家中有未滿18歲兒少的弱勢家庭服務,加入兒盟約莫半年,開始接手小舵手助學計畫。相較現今社會給予弱勢族群的幫助在於提供一頓溫飽,除了解決眼前當務之急,兒盟更希望能從「培力」做起。從孩子的特質中找尋長才,並提供學習課外專長的機會,讓孩子扭轉自己的未來。

至今已承接逾百件個案的珮甄,談起推動此計畫初期,也曾歷經一段撞牆期。有別於過往所接觸的個案,從前總是習慣以「解決問題」的思維,協助每個受困家庭。「我發現孩子離我越來越遠,甚至感到有壓力。」一次課堂中講師的話,讓原本身陷困頓的她,頓時獲得解套。

「我們永遠不能成為他人所期待的樣子。」這句話點醒了她,歷經角色及心態上的轉換,她決定放手將主導權還給孩子,無論是要繼續學習或暫停,「練習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是她想交予孩子的事情。比起在專長上的成果,她更樂見孩子們勇敢為自己做決定。

珮甄在與每位個案相處中,一方面和孩子探索未來,同時也拋出對自己的疑問。穿梭於無數個家庭和小孩之間,從爭執、無視到和解,就像時刻提醒她檢視自己的生活狀態。試著練習喊暫停,練習好好表達自己,這也是小舵手助學計畫在陪伴孩子們學習成長路上,最重要的課題。

▌支持社工服務,請搜尋「小舵手助學計畫」
廣編特企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文 張雁婷
攝 張紀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