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山脈尋訪
遺失在人間的藍寶石
一座山 高山百岳新手的首選
嘉明湖,不知從何而起,被賦予一個夢幻般的美名:「天使的眼淚」,從此,登山者立志一睹丰采,不愛登山運動的人也為她瘋狂。
這是我第三次拜訪嘉明湖,如果沒記錯的話。近期翻閱大學登山時青澀照片,意外回憶起某次「三叉──向陽」會師主隊活動,幾位夥伴擠在一起,拍了張略能辨識出湖泊的合照。當時還在血氣方剛年紀,只要是多天縱走路線,盤算的是這一趟能攻上幾顆百岳山頭,至於「順便」路過的高山湖泊,倘若天氣狀況良好,能紮營親近就算超級幸運。
也許因為教科書中開始出現嘉明湖的倩影,加上媒體談話節目,偶爾會煞有其事地,搬弄這地區曾鬧山難的懸疑事件,讓這一隱身在中央山脈「南二段」後端、宛如蛋形般的清澈湖泊,近幾年頓時爆紅,成為眾人青睞,甚至人生第一次登 3000 公尺高山首選。
為了配合上班族需求,登山團體熱衷舉辦三天兩夜的「朝聖」趕路行程。尤其這一路上山屋幾經整修,其中向陽山屋堪稱「六星級」,木床上鋪設軟膠床墊、廁所可沖水、小溪流就在廚房旁等特色,大大消除多數人對戶外住宿疑慮。至於位置再高些的嘉明湖避難小屋,正常時飲水便利,夜晚抬頭便能一覽無遺燦爛星空,種種優勢,讓她快速躍升為明星路線。
不過,熟悉台灣高山情勢的人都曉得,以三天兩夜走完嘉明湖路線,其實有些可惜。一來,整條山路上下坡相當陡峭,比起雪山知名的「哭坡」,有過之而無不及,自登山口到嘉明湖,看來里程數僅 13 K,但也意謂短時間內陡升頗多,倘若心理未作好準備,起步毛躁搶快,沒多久,可能就會嘗到高山症頭暈之苦。而這也是近年來在「大眾化」登山路線上,經常可見的畫面。
另一可惜之處,當然是因為好不容易到了山上,卻擔心天黑不及回程,只能匆匆一瞥,拍個照就離開,連靜下心來坐在湖邊,好好感受大自然靈氣的閒情逸致都免了,似乎違背了登山親近山林、在高處坐看雲起的最初念頭,可惜了美景當前,辜負了天使帶來的人間浪漫。
每一次探訪嘉明湖,山邊同行夥伴皆不同。上一回我把研究所畢業袍背上山,這一次則帶從小即跟隨登山的外甥和外甥女同行,同團夥伴均是多年山友。經過人事洗練,對於征服幾座百岳這件事,如雲淡風輕,路過看看也就罷了。
如今,大夥最珍惜的,反而是抵達山屋後、到達嘉明湖畔時,卸下沉重裝備,拿出背了好遠一段路的「好東西」傳遞分享,隨興地談天論地,甚至睡個午覺再出發,恣意感受「上帝遺失在人間之藍寶石」的迷人丰采。▍
文、攝 葉思吟
葉思吟 擺盪於台北與高雄雙城之間,經常處於「旅途中」狀態,所幸走過許多有趣的地方,熱衷空間和視覺文化研究,未來想到森林中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