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90 編者言

我會為了這家館子
特意經過那座城


 小日子發行人 劉冠吟

%E5%AE%98%E7%B6%B2%E7%B7%A8%E8%80%85%E8%A8%80 No.90

我們的好朋友、也是《小日子》專欄作家馬世芳在本期專欄中下了這樣一個標:「我會為了這家館子,特意經過那座城。」一語道盡《小日子》本期的精髓。我們在城市中有很多落腳處,有時候只是提供一碗熱湯的店,有時候是市場裡亮著燈的糖果鋪,這些店收留我們流浪的靈魂,照顧了我們身心。

我們喜歡一間店會有很多原因,食物美味、氛圍對味⋯⋯但再怎麼多的因素,最終還是會回到「人」身上,就像馬芳老師說:「事實上,能把菜做得如此熨貼如此秀美,非極有見識不能致此。要我說,衝著這一碗,也值得買張高鐵票。」

平面設計師彭星凱這次也在專欄裡一口氣推薦了住處附近多個讓他喜愛的店家,整篇文字洋溢著生活動人的氣味:「店裡盈漫著對街區的喜歡,像是一切發生都隨性而然,卻巧合得如此剛好,讓人興起歸屬感,知道他們總是會在這裡。」跟彭星凱合作的時間不算短,他一直給我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感,這一期,我們總算讓他動了凡心,把他從天上給請下來了。

〈貓的孩子〉嶄露頭角的新生代演員劉修甫,喜歡窩在臺藝大後門的書店咖啡,老房子的空間裡漫天存在各式各樣的植物,「花草沒有喜怒哀樂,一不注意就會顯殘破,我常覺得細心照顧植物的人,一定也有溫柔的靈魂。」書店咖啡讓他卸下防備好好獨處,遊蕩、閱讀、捧著一杯咖啡,做什麼都好。

O.OO設計工作室負責人Pip愛去李畢福服飾店挖寶,跟老闆陳泓普是多年朋友,「我會喜歡這裡,不只是因為我認識他,而是整間店傳達自由的靈魂。」「我覺得能在臺北生存得如此任性,是一件很酷的事。」也像作家蕭詒徽說:「我心中喜歡的店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專業度達標,另外一個是店裡隨性跟隨和的狀態。」

《花甲男孩轉大人》的雅婷江沂宸在少女時代就出國唸書,卻總記得小時候媽媽帶她去松江市場採買各式暖心的食物,也惦記著市場裡總是大方送的糖果阿姨。好福食研室主廚 Wes,對愛店的定義就是「去那邊不用思考」。開店說到底是門生意,但讓人喜愛的店,圍繞的本質還是人心。在我們這座城市的角落裡,充滿了懂生活的老闆們,透過日常累積的厚度,給流浪的心一個個停駐的角落。 ●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