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No.001《我們喜歡吃早餐》

NT$100

已售完

描述

封面故事

我們喜歡吃早餐

早餐是你我每天都要吃的一餐,看似稀鬆平常,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早餐」是揭開一日生活的儀式,是元氣的來源,更是善待自己的重要習慣。我們蒐集了不同工作者的早餐,包括單身OL、瑜珈練習者、作家、餐廳主廚、運動品牌專業經理人慢跑愛好者、在台日本人、計程車司機、出版人、創意人的早餐。讓他們告訴你為什麼他們愛吃早餐。

組成小日子的其他五大區塊
Front
一件事,8-10篇短文講一道菜一家店一本書

Dialogue
聊個天,邀請兩岸三地創意工作者談有趣的生活體驗

Column
專欄,談電影音樂品牌生活

Feature
報導,專注報導生活風格事物

Back
副刊,每月私房分享電影音樂…

編輯的話

生活風格時代來了,好好過小日子吧

生活在台灣喜歡看雜誌的人,這幾年應該覺得有點痛苦,我指的並不是看進口歐美日外國雜誌這件事,外國雜誌還是很好看,我身邊許多有趣的朋友們還是一直在看很多好看的雜誌,只是台灣本地的看得愈來愈少。可能很多人認為跟網路很普及、手機很方面閱讀、很多人用iPad……有關,這幾年許多人非常喜歡問我這個問題,我也直接了當的跟他們說,這種「大事」應該去問趨勢研究者詹宏志才是,但是根據我旁敲側擊老詹身邊的人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對這個問題的在意程度遠低他下次出國要去那間餐廳吃飯和酒莊買酒的興趣來得低。

我們想像的生活風格雜誌,是一群對設計建築美食音樂電影閱讀……有著高度興趣卻尊重彼此喜好不同的團體,在固定的頻道分享有意思的內容;我們期待的編輯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純粹道地的生活滋味;我們渴望的讀者,是一群愛好美好生活的專業工作者,他們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這種生活氣氛和風格路線,落在2012年的台灣,我們說它是小日子的誕生——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我們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過去5年我以設計雜誌總編輯的身份參與了台灣社會為設計瘋狂的10年歲月,在無數次的採訪製作過程,我以為設計還會是台灣的重點,但還有更多新的重點會出現。放眼歐美日,生活風格類雜誌更是主流,這一波華文雜誌生活浪潮,小日子來了。

內容簡介

於2012年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