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No.029《自在的生活空間》

NT$100

已售完

描述

 

自在的生活空間

 

自在的「空間」

生活習慣會記錄在空間動線裡,無論是住家或工作室,都是我們花最多時間待著的地方,每個人的生活模式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要達到一種舒適有幸福感的空間安排,理當依空間的主人去創造出令他感到自在的空間鋪陳,而非套用某些設計公式或制式風格就能滿足。像這期我們邀請了藝術聚落「空場」的創辦人之一黃偉倫,身兼策展人、藝術家、父親身份的他,為了設計一家三口能住得開心的地方,他自己翻閱了很多國內外的室內設計書籍,重先檢視每個家庭成員的個性和需求,打破隔間的藩籬,利用家具、牆面線條、自然光的軌跡變化等,無形中帶出流暢的生活動線,頂樓的個人工作室,看似隨意擺放的物品,亂中有序,卻充滿生活溫度,這也是他體現一個巨大的家空間創作。

花藝設計師李霽的個人住家兼工作室,其中的動線安排也是經過一段時間使用調整後的樣貌,他比喻所居住的屋子就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後會開花結果成自己滿意的樣子。室內設計師洪文諒說點點滴滴累積的生活厚度,就有屬於自己的風格。刻畫過的生活痕跡會烙印在居住的空間裡,私人的居所就該有自己的樣子,像默契十足、理解你行為模式的夥伴,做你最安適的後盾。

 

 

 

 

雜誌目錄

 

封面故事

自在的生活空間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改造老公寓 成為藝術創作的一部份

植物供應養分 隨生活習慣長成的家

家和森林一樣 都要永續的經營

把家當衣服簡單設計 才住得舒服

在工作室試菜 和友人聚會、激盪靈感

Free Style空間 帶來創作的精神養分

親力裝修工作室 實踐做自己的精神

也許在這些地方 能找到你喜愛的家具

 

專欄

張曼娟:遺落在風中

馬世芳:把我的歌刻在你的骨頭上

羅文傑:紐西蘭的牧場生活

 

其他文章

一座島上的人與一些事

慢走香港

脫離軌道的旅人秘密

秋季料理 薑香白啤慢煨好菜

從割稻開始 找回米的靈魂

艋舺馬拉松 難忘河濱露天辦桌

在中央山脈尋訪 遺失在人間的藍寶石

整場笑哈哈 出場後全忘了最好

 

聊聊天

林木材 × 沈可尚:

紀錄片是互相探索不孤獨的旅程

 

創作對話

現代茶人 革新台灣百年茶業的記憶

 

藝文事物

陳夏民喜愛的書籍

米果喜愛的書籍

左光平想聽的音樂

吳俞萱想看的電影

 

 

 

 

內容簡介

於2012年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