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62《拉開板凳 去市場喫飯吃冰》

NT$100

已售完

描述

編者的話

藏在臺灣菜市場裡的生活美學

韓良露老師曾說:「傾聽24 節氣輪轉的腳步聲,以亙古智慧過豐美的好日,『感時應物』,就是生活美學的根本之道。」我們以為,最貼近節氣生活節奏的,非臺灣的菜市場莫屬,壯盛的果菜大軍是臺灣豐饒物產的展現,最愛吆喝的菜市場小販們更個個是美食專家。第25期我們做了《一起去逛菜市仔》,本期深入挖掘各地菜市場的美食,在這個濕熱體燥的芒種經夏至的六月,一同安頓腸胃,消解暑氣。(真心認為本期應該在封面加上警語:「請勿在深夜或肚子餓的時候翻開閱讀。」)

永樂市場裡「丸隆生魚行」的立吞日本料理,主將是從18歲即入行的溫師傅,有著職人精鍊的手藝及日劇《深夜食堂》帥大叔的外型,隨口娓娓道來不只有臺灣海鮮料理的轉變,還有大稻埕的繁華與寂靜,「在市場工作就像回到食物的原點,與人的距離也更接近⋯⋯褪去了一層保護,那是人與食物最真實的樣子。」

晴光市場的「十巷咖哩」小鋪,沒有華麗外觀跟餐飲科班背景,主理人友倫憑著熱情跟傻勁,研發一百多種咖哩口味,友倫對於吃食的執著,是臺灣人生活習性的縮影,將好吃好學的個性發揚,變成有滋有味的庶民風景。

我們的鄰居,位於公館的水源市場內臥虎藏龍,本期介紹的是蘇家兄弟主持的「水源食坊」,結合臺灣人所喜愛的各地特色食材,創造出精彩的創意料理:臺味臭豆腐炒飯、日式無敵蛋炒飯、港式麻辣鬼馬炒飯⋯⋯炒飯是臺灣熟悉的日常食物,卻在兄弟倆的用心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口感。曾經繁華一時的高雄南華市場,開了家別緻的小店「麵微涼」,主理人Hank回到小時候常跟媽媽一起逛的市場中,以私房醬料的涼麵搭配啤酒,在炎熱的南臺灣,開啟傳統市場中獨特的臺式餐酒文化。

這期企劃的尾聲,我們同場加映了適合外帶的市場美食,以及設計師陳世川、演員徐鈞浩、音樂人許含光和雀斑樂團主唱斑斑最愛光顧的市場冰果室、餛飩攤、虱目魚粥與合菜快炒,哎呀,臺灣菜市場之博大精深,只恨版面不夠而已。

常常有人問我什麼是文創?我說,看看這期各懷本事的菜市場美食主理人就知道。不一定是昂貴的單品,不必然是大眾看不懂的文化符碼,這些將生活日常當成學問一樣在鑽研,當成藝術一樣在創作的職人,他們做的就是最有溫度的文創事業了。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跟著臺味過四季 熬煮屬於家的記憶

移居山海城 慢火烘焙人與土地情感

推開唱片行大門 用老歌撫慰身心

沒有店員的販賣所 想像一座城市的溫厚

坐在簷廊上 看老屋裡的美學盛開

地鐵裡的書房 將閱讀帶進日常風景

重拾水彩筆 用創作和自己對話

 

攝影師行走手記

阮璽:時空電梯.京都

 

專欄

馬世芳:伍佰的臺語搖滾仍可燎原

劉梓潔:旅途中的中國城

張曼娟:你有多少本

 

聊聊天

一青妙 ╳ 吳朋奉:打包記憶的人生之味

 

封面故事 Foodies in the Markets

 

Part 1 市場裡的好食光

永樂市場的立吞食堂 藏有飯店主廚的好料理

煮咖哩像做實驗 在晴光市場熬出辛香甜

天橋下的水源市場 吃盤不一樣的炒飯

高雄南華市場裡的沁涼小店 當麵微涼時端上桌

臺南西門市場 烹煮意麵裡的百味人生

 

Part 2-1 編輯室推薦市場外帶美食

 

Part 2-2 我們喜歡的市場滋味

 

創意現場

彭星凱:總是要有人先跑的

 

工作室日常

隱身在北埔深山橘子園裡的陶藝工作室

 

小日子享生活選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只有註冊並且購買過商品的顧客才能撰寫評價。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