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86《往山裡出發 遇見生活的樣子》

NT$100

已售完

描述

編者的話

 

好走的路 都是下坡路

臺灣是一個多山的島嶼,九成的人居住在不到兩成的面積裡。近幾年深切地感受到一波「逃難潮」再度燃起,從都市逃往山裡。生活在都會裡的「山系男女」,明知山任性,偏要往山裡去,偶爾逃離五光十色的城市,卸下武裝。只要你接納山,山會接納任何人,不論國籍、膚色、性別、階級,山都在。

這次編輯採訪了樂團Cicada,第一次登上百岳後,創作便以山林為題,MV 更去合歡山邊爬邊取景;只有154 公分的小個女孩柯玟曲,則因為登山愛上下廚與攝影,背著比自己還大的裝備往上爬,在IG掀起「 #上山吃什麼」的山系便當風潮。

參捌地方生活、埕人俱樂部創辦人邱承漢是我心中「山系型男」的翹楚,貌似帥氣的登山達人也有血淚斑斑的過去,回想起六年前第一次登山去有「天使的眼淚」之稱的嘉明湖,「完全沒看到天使的眼淚,只看到我自己的眼淚。」他說,「或許,最理想的山從來不存在,因為最後每座山都在映照自己。」

在臺灣,城市與山的距離很近,生活環境裡處處有山,如果山岳是一門課題,它教會我們什麼?究竟是克服野外比較難還是戰勝自己的弱點比較難?是放逐比較容易,還是走在原本生活的道路上比較容易?一個人登山,面對的是孤獨,還是寂寞?走上頂峰再走下來,這種看似徒勞無功的事,究竟回應登山者什麼?

山不會給你答案,就跟生命中任何一段旅程一樣。可以肯定的是,你走過的皆非徒勞,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這次的受訪者戴子(風籟坊貝斯手、Earwax 創辦人)說:「爬山讓我深刻體會到,人類果然是靠著別人的善意在過活的,這個世界上當然有惡意,不過我們能坐在這裡聊天或者安穩地走在路上,都是有著他人的善意才能過來。」

所有山系男女在訪談中都提到,山中風貌的任性莫測讓人著迷,「就算見到了心中設定的景點,也一定不是你想的樣子。」上一秒跟下一秒的天氣落差很大,無論好壞終究會過去。欲望變得很少,快樂變得容易。我們跟你談的是爬山,但也是人生。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忠於童年初衷的建築師 透過建築把人帶進自然裡

與新的生命相遇 在農場替乳牛奈奈接生

見證Iggy Pop 不朽傳奇 為72歲的他唱生日快樂

在倫敦的這一年 酪梨、豬肉和千層麵

 

攝影師行走手記

陳婉寧:小人物觀察家

 

專欄

馬世芳:在寂寞的山裡,該聽什麼?

張曼娟:與帝雉同行

 

聊聊天

陳雪 ╳ 黃玠:學會平復自身匱乏 才是愛的開始

 

封面故事 Inspiration of Mountain

Part 1 山的心跳使我們感受至深

從深海到高山 我們用音樂寫登山日記

山多給了五秒鐘 讓我更能面對這世界

帶著撤退的勇氣前進 在山裡攝影找到初心

Part 2 我去了夢想的那座山

接受真正的自己 才能見到理想的山

為了戰勝自我 踏上30天的中藏旅程

SP1 可能有天會死在山裡 反正我本來就屬於那裡

SP2 山系策展人:我們與自然的距離

 

創意現場

彭星凱:可愛的難題

 

工作室日常

自在寫意的刺繡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Peas Lin:山不曾回應

 

小日子享生活選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