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衝擊的夏天


創意現場   ✷   彭星凱



2017 08 01 10.45.00 e1501555692661


天氣一熱,就特別容易被飲料與甜食的廣告召喚,不知不覺染上糖癮。

明治的「宇治金時」冰棒,應該是我近年夏天最喜歡的食品之一。濃濃的煉乳在冰棒最前端,一入口,奶香就流竄開來,瞬間佔滿口腔;後五分之四則是味道清爽的抹茶碎冰,讓甜膩的感覺衝上來以前就得以被舒緩,在碎冰的脆與液化之間,混合在其中的紅豆粒又豐富了口感,摻入蓬鬆的嚼勁。而這些節奏與驚喜,全被包覆在一層二釐米左右,質感柔軟的白色薄冰裡。

明治將抹茶紅豆冰的食用體驗,完整地聚合在一支冰棒上,不僅是味覺的再製與轉化,當中的設計更是恰到好處。這產品最讓人期待的肯定是前端的煉乳,每次我都恨不得明治能夠推出整支都是煉乳的冰棒,但仔細想想,那個令人心癢、想再多吃一些的感覺,就在於它的份量恰好維持在足以享受但未能滿足的微妙界線,在淺嘗即止的餘韻中產生留戀。

也因為如此,冰棒的設計不會將煉乳平均地分配在每一口,雖然就算這麼做,或許也會很好吃,但第一口的衝擊感也就大大被削弱了;而後段的抹茶碎冰雖略嫌平淡,卻也是以內斂的茶香彰顯煉乳的外放,並補足齒間咬合的慾望。

幾年以前,我也嘗試過明治的煉乳紅豆雪糕,雖然當時一樣很喜歡,但份量太多,一個夏天吃兩、三次對我來說已是極限,而宇治金時冰棒光是今年我就已購入四盒,即使貴了一些,但印象上也更為精緻,而且完全象徵了明治對飲食者心理的認識,聰穎又高明。

最近為金牌台灣啤酒設計臺北世大運紀念瓶的標貼,因此假公濟私,拗了幾手放在冰箱裡,知道隨時有酒可喝,就讓人非常安心。相較固體食品能夠將食用過程也列入設計者的規劃中,飲料則多以包裝來引導消費者的心理情境。一樣具有二氧化碳的口感刺激與水果香甜,Suntory「微醉」所經營的甜美感受,與KIRIN「冰結」掉入水中的消暑氣氛就是截然不同。

一般在設計包裝以前,多會依據業主與產品的調性來決定「這次要藉由設計說些什麼」,如果產品特色明顯,只要誠實展現出最吸引人的那一面即可;而若同類競品很多,就需要鮮明的態度,刺激消費者對形象的認同感。這些思慮通常是為了在市場上得到消費端的迴響,而對台灣啤酒來說,做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我覺得傳達動機應該有比銷售更重要的事。

在世大運紀念瓶的設計上,我以系列分作三階段描述運動的精神理念,從「Perseverance」、「Showing」到「Achievement」,詮釋體育選手日復一日的鍛鍊,賽場上如表演般的成果展現,以及最終成就自我的過程,將觀眾從競賽的刺激感中稍微拉回來,回溯根本地強調「為何人們需要重視體育」如此思想面的溝通。學生時代的體育課程,除了鍛鍊身體,也有練習團隊合作,挑戰極限等等的用意在。我們是否能夠藉由運動員們,回想起自從踏入社會後就不斷被磨耗的理念與追求?是此次瓶標設計最原本的想法。

我認為在這樣的初衷下,設計也就攜帶了「以品牌影響力傳遞對社會有益價值觀」這樣的訊息。品牌價值可能的提升,行銷所刺激的銷量,只是上述目的的結果,而非動機。我所服務的業主,越是具社會高度,我就越鼓勵他們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產品。即使在說法上似乎有些泛道德,但就結果來說,不同的出發點,表現是否真誠,總是會被人看透而造成品牌印象的轉變。

在我體驗明治產品的多次經驗裡,都像是它們曾在無數實驗中兢兢地嘗試被人們喜歡上的各種理由,嚴謹卻不透露出絲毫嚴肅,最後放在架上待人品嘗的樣子,誠懇又略帶詼諧,彷彿能看出明治對自身作品的喜愛;統一的食品我也有一定好感,但原因則出於對食物味道的想像總能被妥善地滿足,並非如明治般的娛樂性,反而充盈了務實的感覺。如果明治產品的歡樂是來自日本在嚴峻現實中追求從容享受的背景,統一的務實或許出於臺灣人對便利、價廉與多元選擇的需要也說不定。

總之,這個暑季還有一半得過。比起冬天為了提升體溫,一吮一飲地從食物中攝取熱度,夏天更追求一口就能消解浮躁的爽快。冰箱裡常備幾罐碳酸飲料與香草冰淇淋,隨時簡單地做杯漂浮氣泡飲,或是吃完鹹香微辣的涼麵、煎餃,再喝下一杯足以將四周濕氣凍成水珠的啤酒,就能讓每個炎熱的午後都變成奢侈時光了。●






彭星凱 平面設計師。圖案室.空白地區工作室負責人。學學課程講師。 2003 年起執業至今,於 2018 年成立圖案室有限公司,致力臺灣經典品牌產品再造與平面設計推廣。著有散文詩集《不想工作》、作品集《吃書的馬》、及論述著作《設計.Design.デザイン》。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