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 × 張惠菁|為自己守住最後底線 爭取從不是為了扳倒誰
去年末,由廣播人馬世芳在網路上發起「乙方須團結」活動,點出乙方創作者長期面臨的權利不公平對待,溫柔堅定的陳述迅速獲得各界迴響。本期聊聊天特別邀請馬世芳與作家好友張惠菁,透過乙方事件一起來聊聊對於臺灣創作場景的觀察,那些苦澀、無奈與期盼。
去年末,由廣播人馬世芳在網路上發起「乙方須團結」活動,點出乙方創作者長期面臨的權利不公平對待,溫柔堅定的陳述迅速獲得各界迴響。本期聊聊天特別邀請馬世芳與作家好友張惠菁,透過乙方事件一起來聊聊對於臺灣創作場景的觀察,那些苦澀、無奈與期盼。
創作這件事情確實對我的生命有很大的改變,因為在還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創作者之前,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疑惑,對於自己也很沒有存在感,是創作帶著我去思考、認識這個世界並且重新塑造了我這個人。因此直到現在我覺得創作這件事依然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可能就是陽光、空氣、水、創作這樣的一個排序吧。
甲方和乙方是合作關係,是夥伴而不是幫手或助理,雙方的共同目的是一起把這件工作做到最好。就像是要組樂團,就是要找很厲害的樂手,一排站出來才會是天團,不然怎麼做出百萬金曲。
「乙方須團結」事件開始沒多久,我就想做一件「紀念T恤」,還自己順手做了張模擬圖張貼在臉書,言明放棄著作權,誰要做都可以。朋友們紛紛說:要是做了一定買,還幫著出各種主意,比方李明璁就說:一定要加上「乙方」和「甲方」簽約都要蓋的「合約騎縫專用章」。那時我想:或許就找個可以客製T恤的店家做他個十來件,分送諸親友得了?
為自己守住底線爭取從不是為了扳倒誰 ┃ 馬世芳 × 張惠菁 ┃ 問:請老師簡單為我們說明一下這次乙方活動的始末。 馬:其實我早在十月的時候就知道電臺明年度要把合約改成標案的方式,所有電臺主持人都變成「
走在音樂創作的路上,讓我漸漸理解不管在面對什麼樣的事情,開始會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去看待。以前的我,總認為對的事情就是對的,可是音樂創作這件事,在聽的人耳裡沒有全然的絕對,好聽或不好聽到底來說還是感受上的事。
我們面對別人,常常會刻意說些好聽的話,但面對自己的時候,常常不說話、也不聽話,自己不給自己發言的機會,或是自己不想聽自己在說什麼。關於創作我沒有太高深的心得跟同行分享,一直以來我只覺得「誠實」還是很重要,如果不誠實,我們為什麼要創作?如果不創作,我們又還能幹嘛呢?
常常在想自己必須不斷地創作,是因為這個世界給我的資訊太多,如果不把它們還給這個世界,我的腦袋可能有一天就裝不下了,而在時間的淬煉下,能長出一種,把這些資訊整理、美化成新樣貌的能力,讓它變成一封邀請函、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可以容納更多人對於世界的困惑,這是一件幸運的,令人感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