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好喝一杯咖啡的時間 為自己爭取一份從容
一年之始,讓我們試著拉回平衡,留下一點與自己獨處的片刻,在忙碌的一天開始前,爭取好好喝一杯咖啡的時間來善待自己。
一年之始,讓我們試著拉回平衡,留下一點與自己獨處的片刻,在忙碌的一天開始前,爭取好好喝一杯咖啡的時間來善待自己。
你的房間,就是由你風格打造的洞穴,別人喜不喜愛不重要,但對你來說一定豐富而美麗。
若要分派別,我絕不是極簡那邊的,依舊熱愛小物、玩偶和任何會讓心情好的東西,回憶也總捨不得丟,第一次一個人出國旅行的機票、朋友寄來的明信片、出差的紀念品 ⋯⋯,回憶只會愈來愈多,能通過一次次淘汰留下的,都是我能立刻從茫茫腦海中抓住理由的物件。
去年末,由廣播人馬世芳在網路上發起「乙方須團結」活動,點出乙方創作者長期面臨的權利不公平對待,溫柔堅定的陳述迅速獲得各界迴響。本期聊聊天特別邀請馬世芳與作家好友張惠菁,透過乙方事件一起來聊聊對於臺灣創作場景的觀察,那些苦澀、無奈與期盼。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年輕人能在家裡擁有自己的房間,回顧歷史,是很奢侈的事。當你終於擁有自己的房間,是不是會在牆上貼滿偶像的海報?我自己是貼過的:16 歲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就在牆上貼了一大張幾乎等身尺寸的披頭四海報,又影印了六、七○年代搖滾眾神的照片,在另一面牆壁做成拼貼。門關起來,戴上耳機,這小小的房間,就是我的宇宙中心了。
活著的時候,因為有了房間,因此有了安置肉體與靈魂的堡壘,然而面對逝去亡者,由不可承受之重伴隨著思念,期盼著靈魂也能在彼邊安好。哭啊喊啊,用盡力氣,燒化我們曾經擁有的房間樣貌,將以往殷殷期盼的事物糊紙,在最後一段路途上,獻上的飽滿祝福。
我對喜歡的事物有一無反顧的執著,當年為了考到英國的音樂證照,日復一日地練琴也不覺得苦;喜歡蘿莉塔後發現大家時常苦於難尋聚會的地方,我索性打開門,讓大家進來我的空間,這是我的,也是能與同好們共享的基地。
我做決定比較浪漫,周遭的人起初都不太願意相信,無論店面或自己的房間,我從不事先畫設計圖,腦子裡幾乎不存在規畫二字,甚至尺寸也不量,家具行扛回的衣櫃擺了才發現高度過高沒辦法挪動,或我和我的貓都很滿意角落的那座蛇燈,於是毫不猶豫把原位的按摩椅送走,回想起有時是太衝動,但憑著直覺弄起來的結果還算不醜,人生也是如此。
我在英鎊最昂貴的時期前往倫敦求學,那段連瓶裝水都捨不得買的日子裡,蝸居在東倫敦的小房間創作與生活;後來去了柏林,房間更小了,只容得下一張床、一張桌子,有天床頭的小窗被掉落的木板卡住,我就澈底被困在這個方盒子裡。長年的遷徙、旅居,讓我的生活變得簡單,對我來說,房間只要有床、有筆電可以播歌、一盞可以控制色溫與明亮的燈,我就能用音樂和燈光製造生活需要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