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Dear Ellen
我剛從一趟遙遠的旅程回到臺北家裡。離家前幾天,是你在家鄉香港的告別式。許多朋友都去了,成群歌迷穿著黑衣排長長的隊,安安靜靜等著向你致意。我託朋友送了一個花籃,回到家裡,一疊待拆郵件等著我,其中就有香港寄來的,親友為你編的紀念冊。扉頁用了描圖紙,印上你的詞曲手稿,還有去年臺灣 Clean Tone Live 小巡演的曲目單,仔細一看,曲序塗塗抹抹,煞費苦心。
我剛從一趟遙遠的旅程回到臺北家裡。離家前幾天,是你在家鄉香港的告別式。許多朋友都去了,成群歌迷穿著黑衣排長長的隊,安安靜靜等著向你致意。我託朋友送了一個花籃,回到家裡,一疊待拆郵件等著我,其中就有香港寄來的,親友為你編的紀念冊。扉頁用了描圖紙,印上你的詞曲手稿,還有去年臺灣 Clean Tone Live 小巡演的曲目單,仔細一看,曲序塗塗抹抹,煞費苦心。
搖滾巨星「花公雞」Rod Stewart 的成名曲和我同齡,是 1971 年的〈Maggie May〉。直到現在,幾乎他每場演唱會的安可曲,都是這首敘述少年和大齡女子同居的名作。
安溥把它們打撈出來,讓它們在 2018 年再次放光,卻仍留著扎人的稜角。
臺灣流行樂史最經典的摩托車,不作第二部想,當然是不朽的野狼 125。1974 年三陽工業取得日本本田授權,以 CB125 車系為原型推出這部打檔車。當年彩色電視已經普及,電視廣告深入千家萬戶,兵家必爭。他們禮聘李泰祥打造主題曲,果真成就了臺灣電視史上最偉大的廣告歌,字裡行間彷彿埋藏了大師畢生的自許:
流行樂史恐怕再也沒有哪個時期,暢銷單曲榜上塞滿了少男少女橫死的催淚故事,後來甚至專門為這種歌曲列出門派,稱為「青少年悲劇歌(Teenage tragedy songs)」,或曰「催淚歌(tear jerkers)」、「濺淚曲盤(splatter platters)」、還有更直白的「死亡之碟(death discs)」。
王宏恩族名 Biung,2002 年拿下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獎(對,當年還是這個名稱)。我們上次聊音樂是 2005 年的事了,那時他出版《走風的人》,人如其歌,樸直自在。後來十幾年,每遇到他的消息,總會多看一眼:Biung 演電視劇、主持節目,努力在娛樂圈立足。有一段時間,音樂似乎不再是他事業的重心,我悄然若有所失。
中華路的盡頭,就是陳昇所謂「南機場」的範圍了。陳昇的吉他手范君豪就是南機場人,為了協助昇哥「田野考察」,帶著他吃遍了那一帶的老外省飯館。陳昇說,他如今已經是臺北南區餃子店的權威了。
20 年前的 11 月 12 日,車禍昏迷 24 天的張雨生不治逝世,時年 31 歲。出事前五天,他才剛發表全新專輯《口是心非》。這張遺作次年為他拿下生平唯一一座金曲獎──年度最佳流行音樂專輯大獎。
前任請你替伊們的婚禮放音樂。伊知道你音樂品味高超,況且都分了這麼久,應該早就不介意了吧?你向來慷慨善良,一定會答應的。
我是在那一瞬間變成歌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