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聽聽那亂入的噪音,好酷!

愈是貧瘠的土壤,掙出頭來的苗子往往愈強韌。有這麼一些人,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上窮碧落下黃泉蒐集各路冷門唱片聽得滾瓜爛熟,在沒有電腦錄音的時代苦練樂器和編曲,並且一逮到機會就要把他們閉門練功的心法「偷渡」到唱片裡。他們這麼做,未必出於孤高自爽,而是衷心相信大膽實驗一旦成功,也有拓展市場的能耐。

馬世芳│這句歌詞唱錯了?

1940 年代上海歌壇「一代妖姬」白光錄的那些老唱片,如今聽來,仍然令人傾倒:當年錄音室裡那些爵士功底深厚無比的樂師,配上白光那義無反顧、煙視媚行的騷勁、霸氣,曲曲光芒萬丈,後人再難重現。若你以為六、七十年前的老歌肯定思想保守、形式陳舊,請聽聽白光:〈如果沒有你〉、〈狂戀〉、〈莫負今宵〉、〈假正經〉⋯⋯,我們這時代那些扭扭捏捏唱「小清新」情歌的假文青,連替她提鞋都不配。

馬世芳│聽,那把貝斯在歌唱

靈魂樂史的巨人 Marvin Gaye(1939-1984)那首曠世名曲〈What’s Going On〉(1971)傳唱極廣,你應該聽過的。要是沒有,現在上網補個課吧:一首被《滾石》雜誌列為「史上最偉大單曲」第四名的歌,是值得認識的。它的時代背景、詞曲、演唱、製作、錄音種種,值得寫本專書細細分析,但今天我只想說一件事:它的貝斯。

馬世芳│愛上一匹野馬 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

宋冬野自己對〈董小姐〉評價不高:「最多五、六十分」,甚至說「這首歌寫得真挺爛,它畢竟太簡單,民謠圈裡還有太多更好的音樂人,更好的歌。」──對於他的客氣,我是不同意的。〈董小姐〉不惟讓我們看見「中國新民謠」衣缽得有傳人,境界更遠遠超越絕大多數台灣唱小清新民謠的同輩青年。

馬世芳│以詩入歌不是一樁輕鬆事

我不知道現在動輒以「文青」自詡的、搞音樂的年輕人到底還讀不讀詩(其實我更想問的是:他們到底還讀不讀書)。時新的作品我聽得不少:玩團的也好,自彈自唱的也好,恕我直言,歌詞多半乏善可陳、滿篇濫調,語言質地毫不講究。且不提情節、 佈局、意象、語感這些高調,就連起碼的通順,都往往欠奉。

馬世芳│請勿槍殺歌手! ──那些變體、錯體的歌

唱片也和集郵一樣,有「變體」、「錯體」。那些一時失誤把圖樣印反、字樣打錯,或者因應特殊條件只發行了極少量的特殊版郵票,在同好圈子裡是最搶手的珍品。唱片的世界也有「變體」和「錯體」,有些確實是一時不察,有些卻是出於無奈,不得不「變」。

馬世芳│「小清新」的祖師奶奶:那位帽子遮面的神祕女孩──台灣樂迷不妨溫習的歷史名曲(之三)

「小清新」之風自然不始自陳綺貞,甚至不始於 1970 年代中晚期興盛於大專院校的「校園民歌」(「民歌」風潮恐怕是台灣歌史空前絕後的,「小清新」爆炸式密集大量出現的時代)。考其前世,恐怕還是得從「神祕女郎」洪小喬說起。

馬世芳│那個時代人肉鹹鹹、熱錢滾滾──台灣樂迷不妨溫習的歷史名曲(之二)

忘了在哪裡讀到一段話:青春期聽的音樂會影響你一輩子。重點從來不在你是否在對的年紀趕上了客觀上足以稱為某領域的「黃金時代」,這件事應該反過來說:在你人生的「黃金時代」,眼見耳聞的一切,皆發散著黃金色的啟蒙的光暈。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