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那老是晚八分之一拍的電風琴
Bob Dylan作品浩如煙海,然而若只能提一兩首歌,所有媒體文章都不敢遺漏〈Like a Rolling Stone〉(1965)。《滾石》雜誌把它列為「史上最偉大歌曲」榜首,2014年,五頁寫在旅館便箋的這首歌詞手稿公開拍賣,落鎚價兩百萬美金,創下歷史紀錄,足見其分量。
Bob Dylan作品浩如煙海,然而若只能提一兩首歌,所有媒體文章都不敢遺漏〈Like a Rolling Stone〉(1965)。《滾石》雜誌把它列為「史上最偉大歌曲」榜首,2014年,五頁寫在旅館便箋的這首歌詞手稿公開拍賣,落鎚價兩百萬美金,創下歷史紀錄,足見其分量。
1985 的臺北,是個和「小清新」、「小確幸」還沾不上邊的城:空氣很髒,市容很亂。然而對 250 萬在這兒討生活、過日子的市民來說,那也是一座充滿機會,生氣蓬勃的城:泡沫經濟時代即將降臨,股市加權指數將在短短四年半,從 636 點狂漲 19 倍,來到 1990 年大崩盤前夕的 12862 點。
〈張三的歌〉是 1986 年李壽全《8又二分之一》專輯裡傳唱最廣、最受歡迎的歌,歷年翻唱的也很多,料想《小日子》的年輕讀者也是聽過的。講這首歌,要先介紹一下歌者李壽全。
整整 50 年前,1966 年四月的倫敦 Decca 錄音室,一個 21 歲的小伙子把一柄二手 Gibson Les Paul 電吉他插上 Marshall 音箱,音量鈕旋到最大,錄音師按下機鈕,他開始彈。就這樣,搖滾樂史第一位橫掃樂壇的「吉他英雄」誕生了。
若逼我只能選一張專輯,那麼好吧,《Blonde on Blonde》就是我畢生最珍愛的專輯。
這支來自高雄的樂團,作品永遠繃著一股義無反顧、油門催到底的勁兒。熱血的龐克搖滾、過耳難忘的旋律、「氣口」地道的臺語唱詞,放眼臺灣樂壇,滅火器果真自成一派,別無分號。
樂團已經下台。爆滿的觀眾,幾乎都是 20 郎噹的年輕人,齊聲大合唱這兩句歌詞取代往常的「安可」,一遍又一遍,愈唱愈激昂。
這次「聊聊天」邀來了馬世芳及葉美瑤。兩位自大學結識至今20載,從《台大人文報》主編的中文系學弟向外文系學姐邀稿她生平唯一一篇小說,到後來馬世芳兩本著作都由葉美瑤催生。同為資深閱讀人的兩位好友,暢聊私房愛書,以及「閱讀」如何開啟他們看世界的窗。
張艾嘉穿著鬆鬆捲起袖子的日常襯衫,僅以側臉示人,拿著一支眉筆對鏡化妝――這個畫面或可稱為「紀錄片」式的風格,恰似專輯裡的那些歌。我們就像偷偷闖進女主角的「後台」,參與了她的生活,偷聽她下台卸妝之後的真心話。
假如只能挑一首歌來理解 George Martin 的貢獻(還有何以 The Beatles 是個偉大的樂團),我想請你聽聽只有短短兩分鐘的〈Eleanor Rigby〉,收錄在 The Beatles 1966 年的《Revolver》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