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Private Kitchens


走進百年古屋吃手路菜


|筑馨居|


DSC_3750-26
希望客人把這裡當自己鄉下老家,想吃飯事先打給老闆,豐富、實在的臺灣手路菜隨時等著你來嚐。


阿勇仔 年輕時曾經跟著總鋪師學手藝,燒得一手道地的辦桌好菜,鍾情於臺灣傳統文物,接手經營筑馨居約一年。




相信嗎?老東西會自己找主人。

所有舊事物是有靈性的,包括建築、生活用具、藝術品,甚至送進口中的菜餚食材,都會自己找到合適歸宿,懂得愛惜、品味的新主人。其實我並非「筑馨居」創始者,原先只是店裡熟客,一年多前原先店主夫婦打算休息,轉讓經營權,同時間自己正好也在尋覓臺南地區的老宅,計畫開一家道地的臺菜料理餐廳。





因緣際會,朋友轉介頂讓訊息,諸多巧合促使接手位於臺南信義街上的兩層樓老宅餐廳——「筑馨居」。不改原先店名跟消費方式,維持預約制的無菜單料理,並調整價位,將最初的家常菜色改成作工、用料講究的辦桌菜,多數客人都能在料理中嚐出我們的用心,能夠接受改變。





近幾年臺南地區興起老宅風氣,買下這間已有139年歷史的巷內古屋,並沒有想要大幅改建,反倒是努力恢復原有樣貌,這也是我的惜物原則。遵循古法,修整屋內空間,現代技術強化樑柱骨幹,利用玻璃天井捕捉自然光線,盡可能不動到古屋結構,賦予全新生命。厝內桌椅乃是高齡75歲的老師傅以檜木手工製成,包括盛飯用的古式飯桶,也是特別訂製。

前廳提供用餐, 人數一多也會開放二樓座位,後廳陳列有這些年從各地蒐集來的臺灣古物,遇到走近詢問的訪客,我也會抓緊機會講解,希望「筑馨居」不僅是用餐空間,透過我微薄的力量,能讓更多後人認識臺灣傳統文化。





所有原料盡可能使用在地生產,新鮮直送,如何烹煮出食物的原味,是我們研發新菜色的原則。以新鮮食材為主,有幾道料理是固定的「手路菜」(註),其餘會依照當季盛產原料來創作料理,像菜單上常見的石斑活魚、烏骨雞、大干貝、虱目魚肚這類食材,不需要繁複料理手續跟調味,就能嚐出鮮甜風味。此外,推廣在地好味道,是「筑馨居」選料的堅持,電影《無米樂》主角崑濱伯所種植的後壁冠軍米、西港產出古早味麻油、關廟地區製成的花生粉、白河蓮子都是從臺南各產地精選而來的食材。

註:臺灣閩南語,拿手好菜。





同時間,利用臺南新化山區兩分多的空地,以天然五穀跟奶粉餵養雞隻,每天活動超過七小時的放山雞,肉質甘甜富彈性,人工飼養三至四個月方能熟成,預計在清明時節就有機會在我們的菜餚中品嚐到。做足細節是「筑馨居」料理的精神,小小的宅院私廚並非高檔餐廳,只希望進到屋裡用餐的客人,能嚐到道地臺南味,感受手藝傳承的用心之處。





經營私廚是很快樂的事,讓我更能感受料理的樂趣。跟以往經營餐廳的方式有所不同,預約制讓廚師更有辦法控制質量,多出許多空間展現創意,不會侷限在菜單跟用料,一般餐廳現點現做的方式,很難做出「手路菜」。很多人說到筑馨居吃飯像是回鄉下老家,也因此今年過年特地不休息,開放古樸空間讓許多懷念紅瓦厝的家庭前來用餐。





一天固定兩個營業時段,絕不翻桌也不接受過路客,就算只有兩個人來用餐,仍會備上整條魚跟全雞雞湯,不會因用餐人數多寡而減損品質,希望上門吃飯的人把筑馨居當成第二個家,像朋友在自宅用餐,自然就不會想計較這麼多了。有客人吃完七道菜直嚷划算,質疑這等菜色怎麼賺得了錢,其實這倒是其次,只希望能好好看守著這間百年老屋,用料理將對這片土地的情感傾注於此,大夥兒吃得開心,我也開心。





文 曾威廉
攝 PJ Wang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