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藝看見臺東人文風景
精選臺東10間工藝之最


|2020臺東文創參展國際展會|


LIN068721


當 Booking.com 公布 2020 全球 10 大好客城市及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亞洲 10 大最佳旅遊景點中,名單上出現了「臺東」,是的,我們住在臺灣臺東。臺東是個擁有多元文化,坐擁山、海及豐富人文與自然環境的縣市。除了舉行熱氣球及衝浪等國際活動外,臺東縣政府近年來致力於推廣在地工藝文化,且連續多年帶領臺東在地品牌出國參展,儘管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縣府仍持續推動在地工藝,為的就是希望讓國際看見臺東之美。

由於今年疫情關係,首度轉戰線上展覽,徵選出 10 間最具臺東工藝代表且具國際市場性的文創品牌包括:「瓦籟工作室、九鳥陶燒工作室、皮揚手作工坊、棉麻屋手工織品工作室、一粒工作室、有限責任台東縣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石山部落、青蛙手作工作坊、卡塔文化工作室、米麻岸工作室、花線工作室」,共同以「TAITUNG ESSENCE / 臺東精選」為主題躍上全球知名展銷平臺,如:國際指標性商展 MAISON&OBJET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簡稱M&O)」所創立的線上商業平臺「MAISON&OBJET AND MORE(簡稱MOM)」,以及亞洲領先的設計購物網站「Pinkoi.com」。



一、瓦籟工作室 Walay Studio

成立於 2016 年,「瓦籟」為卑南語,「線」的意思。由於愛線又玩線,瓦籟工作室以自然環保為概念,利用大量在地自然素材與線材結合地方特色,並加以變化創新,靈感皆來自於大自然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堅持以手作賦予每件作品自然、樸實獨特之感。



LIN06290

【窩】

其使用金工與藤編做結合,製作了一個心目中的家,帶給人溫馨、溫暖的小窩,風車隨風飄揚搭配美麗的樹葉,可愛的小窩讓人想要居住在裡面,治癒了每日疲勞的身心。




二、九鳥陶燒工作室 Adisi Pottery

於 2008 年在臺東縣卑南鄉的新班鳩成立了臺東窯藝文化園區,藝術家廖光亮為排灣族人,希望透過藝術力量,創造原住民發聲管道。「九鳥陶燒」的陶藝精神集結了多樣族群的藝術文化,蒐羅在地素材及原生創造力,燒煉出最具排灣底蘊的陶藝創作,並透過各式燒窯——電窯、瓦斯窯和柴窯,開發及量化商品。



%E8%A8%AD%E8%A8%88%E4%B8%AD%E5%BF%836715

【柴燒茶具組】

其作品由土、火、柴、窯交融而成,陶作經過七日的烈火燒煉、在表面產生了豐富的自然釉色,使得作品成為獨一無二,帶有金屬光澤及釉裂,讓人目光捨不得移開。




三、皮揚手作工坊 Piyoung

成立於 2008 年,擁有原住民傳統工藝技術的女老闆,冷門的工藝項目在老闆眼中視如瑰寶,創作皮革有了年代因此以皮揚手作為名。



%E8%A8%AD%E8%A8%88%E4%B8%AD%E5%BF%836830

【防疫口罩夾套】

因應疫情之下的口罩需求,以皮革、亮五金、彈力繩製作而成的口罩夾,讓口罩能自由替換,以達衛生及便利性,同時落實創新的生活美學態度。作品可敲印在地原住民圖案、俏皮可愛的童趣圖案,也可製作素面質感高尚風格,配戴在身上必能引發話題性。




四、棉麻屋手工織品工作室 MainMaWu

成立於 2003 年,棉麻屋由一捆棉線和一雙手開創自然樸實的生活,跳脫傳統阿美族的色彩,創造出原住民最根本的生活態度。獨家研發、改良出融合阿美族傳統技法的一體成型鉤織技法,更快、更緊實的勾織法,讓每一個包袋都摸起來平整而柔軟,堅持採用天然素材,其作品獨樹一格,龍惠媚希望透過作品把自己對阿美族部落的情感延續下去。



LIN06225

【亞麻手工大提袋】

以亞麻植物纖維材質與極簡一針到底之技法製作,一條線的鈎織,也是最簡單、環保的設計概念,其以一生一定要擁有一個亞麻包包為需求而設計,亞麻自然纖維天然成份對地球環境零汙染。共有灰色、黃色和紅色可供選擇。




五、一粒工作室 iliworkshop

成立於 2007 年,創辦人身為阿美族,從小就經常接觸月桃編織用品,喜愛月桃纖維會呼吸的特性及自然月桃香氣,因此利用纖維特性轉向客製化包裝素材、實用品、裝飾品等。致力傳承月桃植物栽種、採集、編織等,甚至開立工作坊開放教學體驗營,希望以創新手法,將傳統工藝融合現代美感,以純手工製作,將大自然的資源巧妙地編進生活裡。



LIN06884

【豐盛後背包】

豐盛後背包結合傳統織布及原皮,將在地原材的創作商品更加實用化,並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六、有限責任台東縣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 – 石山部落 Kakawasan

成立於 2012 年,石山部落為在市郊石頭山下的小部落,保有自然純樸的景致與居民,並留存著阿美族傳統文化,而今部落媽媽仍保留傳統手藝以自然素材月桃來編織草帽、手環,運用石山稻草製作「稻草祈福御守」等深受大眾喜愛。



%E8%A8%AD%E8%A8%88%E4%B8%AD%E5%BF%836582

【旅行中的書架】

可攜式書架靈感來自有看書習慣的旅人們,不僅讓書本在旅行中有了安置處,離開時也不怕被遺忘。材質柔軟輕巧,同時散發出月桃香,加上樸實外觀讓人心曠神怡。其使用天然纖維,即便經過長時間出現損壞,亦可直接回歸大自然,不造成垃圾汙染。




七、青蛙手作工作坊 Dagula workshop

工作坊於 2013 年成立,Dagula 為阿美族語「青蛙」的意思。喜歡自然手作的一切事物,以編織教學、創意設計編織商品、大型編織裝置藝術⋯⋯等獨立創作設計商品為主,均以天然資源作為創作素材。例如木材、果實、亞麻線、天然棉線、臺灣黃麻、海蝕貝殼白化珊瑚⋯⋯等。Dagula 的創作希望能帶給大家優雅及豐富的創意生活美學。



LIN07074

【魚兒包 / 餘額包】

其作品以從富山復魚區作為發想,以「魚」為造型設計。可收納各長形物件,如:餐具、文具、化妝工具⋯⋯等。此項目為 2017 年二階段遴選為工藝類之臺東好物作品。




八、卡塔文化工作室 ata beads cultural craft studio

成立於 2003 年的「卡塔」,排灣族古語有「花紋的珠子」之意,族語的正式稱法 qkata 而定名。「卡塔文化」是透過合作型態的一群原住民婦女群體,以保存傳統紋飾與技法為己任,結合不同工藝的專長,從每一顆qkata(卡塔)圖紋的故事出發,以生活創意的想法,延續傳統手工藝製作技法與傳統文物、圖紋生產型式,增加接近文化意涵與傳統生活有趣的文化觀點,實踐給予及分享的精神。



LIN06392

【傳世排灣 palivet / 複串項鍊】

排灣族的書寫記載過往歷史的邏輯與現代書寫的方式不同,所有族人都珍視自古流傳的配飾。以多條串接的項鍊稱之為:palivet,圖紋珠子自古家相傳於各家族,依著排灣族的社會結構形象排列而成,是各家族世代相傳不可缺少的文化物件,如同自己家族的發展史。其記錄家族的傳說與歷史典故,讓 palivet 更顯得權貴與地位。




九、米麻岸工作室 Mima’an

成立於 2017 年,由兩個返鄉創業的阿美族姊妹共同創立。學習部落老人們的傳統工藝,從十字繡到毛球創作,從編織到自然素材檳榔鞘的研究,一步一步拾回與自身文化的連結。檳榔樹之於阿美族來說,不止是習慣嚼檳榔如此簡單而已,從樹幹做為傳統建築梁柱,婚喪喜慶祭典必備的檳榔果,作為佳餚的檳榔花,用檳榔鞘葉彎折成的傳統環保食器,從整棵檳榔樹足以窺探阿美族人的日常,除了翻轉社會既定印象中的檳榔攤文化之外,也希望將臺灣這塊土地上充滿環保意識、順應自然,及原住民文化的檳榔樹故事繼續傳遞下去。



%E8%A8%AD%E8%A8%88%E4%B8%AD%E5%BF%836434

【檳榔鞘拖鞋】

運用天然檳榔鞘葉作為拖鞋底面,保留葉鞘原本質感,且透過檳榔鹼可吸濕抗菌、除臭制汗,打造出一雙可分解的環保拖鞋,落實環境保護。




十、花線工作室 Hua Sian

花線品牌自2015年成立至今,前兩年於文創空間創作,第三年正式設立個人工作室,開始獨立創作及經營,網路、面交,重要接訂單製作,從市集、擺攤,參與國內文博展及國外展覽。生活環境跟部落息息相關,深受族群文化洗滌,對服裝色彩和刺繡圖騰相當熟悉。花線不僅是一個具卑南族色彩、文化的品牌,部分商品設計亦融入了其他族群色系。



LIN06247

【印花拼布吐司麵包】

以棉 / 棉麻之布料、繩、五金零⋯⋯等,拼接拼布而成,樣式以部分族群色系變化,除了以上提供的照片樣式,還有更多花色選擇。



► 想了解更多

MOM|https://reurl.cc/Kjp8pj
Pinkoi.com|https://reurl.cc/n0EmEX

廣編特企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