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會友
濃縮百年茶文化的旅店
一種文化 臺灣茶史

「未至午時,天色明亮,整座茶山靜謐無聲,像一把剛調好弦的古琴。茶田已甦醒了,茶葉上薄薄的露水已逐漸蒸發,茶樹全綠得閃閃發光。」這是陳玉慧曾在《幸福之葉》描繪的西坪茶園,也像阿里山,天才剛剛亮,茶葉便以柔美的姿態迎接一天開始,採茶人更是天還未亮,就已著裝出發,這是阿里山的日常。據說當年有商人從福建引入茶,看上了這裡雲霧繚繞的半山,因為海拔爬升快、日夜溫差大、早晚水氣厚重,因此出產的茶湯色澤翠綠,香氣淡雅,滑順不燥苦,高山茶就在阿里山落地深根,麗山與青葉就此相互輝映百年多。
阿里山茶成名的早,價錢昂貴,不同的茶亦有截然不同的沖泡方式,沒有特別鑽研茶葉的人,大多僅為淺嚐,年輕人更是鍾情於便利的手搖飲。有鑒於此,嘉義便有旅店為了推廣阿里山高山茶,將旅館結合茶文化,將整間飯店化身成一座茶的歷史博物館,藏著各樣抽象與具象的暗示,等待旅客一一解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