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大叔生活手帖
文青如何找到真愛
── 跟隊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
文青要遇見真愛,比較難。因為我們在意的事,跟社會大多數的他們不一樣。一般介紹對象的條件描述是:家庭背景(父母親居住環境)、學歷和職業(可推估的收入)、成家期待(生幾個小孩何時買房呢)。這些問題看來非常重要,但是對於要找靈魂伴侶的人來說,這些世俗標準根本設錯搜尋關鍵字。
誰都在意對方的家庭是否和善、學經歷是否強大,但是社會在意的「表象標準」根本無法說明,那個人究竟是什麼樣的傢伙:
他/她會浪費生命看政論節目嗎?
他/她竟然追蹤那個只會瞎扯的直播主?
他/她喜歡的餐廳有夠糟,我該怎麼回應?
他/她竟然認為那位愛裝有看書的歌手很有思想,怎麼辦⋯⋯
真正讓人動心的,是所謂的「生活事實」:你們擁有共同的偶像(喜歡相同的電影導演、搖滾樂團、文學作家),你們的飲食偏好接近(喜歡星級餐廳和路邊小吃是不同掛),你們對於未來三年要去旅行的地方,有高度的共識(只喜歡去日本跟熱愛去東南亞並不同國)。
所謂的真愛,就是擁有共同熱愛事物的生活伙伴,跟喜歡的人一起作平常的事,這就是愛情。文青在乎日常生活裡具體的小事,不只是追求表面的感官愉悅,而是和伴侶一起創造生命的深刻體驗。
大叔跟鄰居女友相識初期,我們談論最多的是詹宏志先生的讀書系列講座,那是我們互不相識時期、曾經共同出現的場合(無法感謝新經典文化更多了);聊到香港澳門的飲食經驗,我們不約而同講起、各自書架上費盡心力買到的蔡瀾作品;談到臺灣新電影,說到前兩年楊德昌導演紀念影展有多好看,在場一起聊天的好友薇導,直接建議大叔和鄰居女友應該約會(促成大叔新戀情的除了上月專欄的三位神祕顧問,還有幾位重要助攻的才女好友,這是另一篇專欄的主題了)。
擁有共同的偶像之外,飲食吃喝是否有共同偏好,關係重大。大叔徹底被鄰居女友說服,跟著她看 BBC Lifestyle 和 Asia Food Channel,不只是學作菜,而是理解不同的文化風土,如何影響料理;她熱愛逛傳統市場,肉販菜販蛋販喜歡跟她聊天、順便稱讚有伙伴幫忙提東西很不錯,兩三天沒有在家做菜,感到痛苦(鄰居女友帶大叔逛傳統市場,這是另一篇專欄的主題了);她在意碗盤餐具,不浪費心力在化妝品和袋包⋯⋯大叔和女友成為鄰居之後,在家吃飯成為日常生活最浪漫的事。
旅行更是文青在乎的事,一個總是跟團的人與習慣自助旅行的人,不會看到一樣的風景,對人生絕對存在著不同的期待;旅行是最殘酷的兩人個性檢測,彼此是否可能成為真愛,一趟旅行立判生死。
如果你喜歡梁靜茹,跟楊乃文不會太有話聊;要是你欣賞雷光夏,應該不想跟陳綺貞約會。希望你早日找到你的隊友。如果你的隊友不只是室友、配偶、孩子的爸或媽,你的隊友是可以跟你一起做很多事的真命天子/女,恭喜你,你不再孤獨。一定要感謝隊友,非常喜歡隊友,這輩子能遇見隊友,感謝這一切。●
黃威融 編輯人,寫作人,創意人。告別上段婚姻後,50 歲時認識新女友,以交往為前提,成為共同生活的鄰居。這幾年除了開編輯課,更想分享大叔跟鄰居女友的生活故事和人生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