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水彩筆
用創作和自己對話


一位藝術家 馬來西亞畫家 Javi


1




畫紙上凍結最美時光

本名郭進傑的 Javi,來自馬來西亞南方一個名為「石頭」的小鎮。大學來臺求學工作,打拚多年後,卻陷入了心靈匱乏的困境。一天偶然在傳統早市,看到一間雜糧行,內心莫名被觸動;回家後,他拾起多年沒碰的水彩筆,把它畫下來,自此鑽進一張張的畫紙裡。

他喜歡創作時與時光交會,述說心靈故事的氣味;他的臺北系列水彩創作,呈現出在地的寫實細膩,同時喚起了世人對傳統的用心與溫度。




看著自己的初生水彩作品《雜糧行》被買走,Javi 心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動。這幅畫對 Javi 而言是最意義非凡的一幅——它打開了通往水彩世界的大門,也打開走進自己內心深處的那扇心門。對於非美術科班,只在小學學過水彩畫的他,從來不敢想像有人會買自己的畫,但在 2016 年臺灣輕鬆藝術博覽會,Javi 參展的六張畫中,便賣出了三張。

一年前我第一次見到 Javi,那時他正身處人生低潮。長年在職場追求的成就與安全感,全然建立在金錢與名利上,整個心靈是空虛的。我一邊聽著他的故事,也接收著他不斷拋出的困惑,一個個無解的疑問,反映著他深陷絕境的困頓心靈。



雨中台北0425(297x210mm)


但在交談的某些瞬間,特別是講起自己的畫以及作畫的心路歷程時,我發現他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流露出不服輸的堅毅。

Javi 自稱個性「反骨」,越是困難,就越想挑戰。就像當初重拾畫筆的第一幅畫《雜糧行》,面對如此複雜而充滿細節的主體,畫家卻選用小小的 A4 畫紙作畫,直視內心的不安。連續畫了兩天,彷彿一扇門打開了,能夠全然地專注與抽離,完全「進去」畫裡面。而原本執著與放不下的事情都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觀詳他的畫,總能看見真實的情感與溫度,寫實中又保留空間讓觀者投射一部分的自我。也許就像他描述的:每一筆的拿捏調色和運筆停續,都落在心境和時空的縱貫線上,每個交會過程都代表著自己是如何面對畫中的對象,以及是否真實而誠然地面對自己的無知、害怕、愛、自信、心緒及耐性,讓自己調整到最健康的心靈狀態。

他的畫之所以能有如此難以想像的跨越,並非來自苦練,而是來自「突破的勇氣」。而這也和他面對人生的態度相符。在這條新的人生道路上跨出的每一步,充滿許多未知的恐懼和不安,但他選擇正面迎接,而非逃避、退縮。看似山窮水盡之處,就越拼命地想方法、去嘗試;越是害怕,就越要去面對。

最近有越來越多人和國外藏家注意到 Javi 的作品,因而給予支持與贊助,而結合畫作的文創商品,也逐漸受到注目。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歷程,確實不容易。過去的他只想著賺錢,無止盡追著錢跑;但當走在真正有興趣的路上時,自然而然就有力量,能拖著一切生存的壓力,不斷前進。

一年後的今天再次見到 Javi,我感受到他的心境起了變化。當時的焦慮已轉化成一股平靜與深沉的內在力量;不變的是,說起畫時那堅定而閃亮的眼神。水彩畫已然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真真切切地活著。●





 Julia Ting
圖片提供 Javi





分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