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有花|用文字與花卉遇見最交心的朋友

「國立臺灣文學館18 週年館慶」特別企劃
「讀文學,成為___的人」
「戴洛維夫人說她自己會去買花。」——維吉尼亞・吳爾芙
「一隅有花」出現之前,臺灣的網路花店多為代客送花服務,罕有花藝品牌鼓勵大眾買花送給自己。創辦人小亦與柏韋有感於此,在2016 年秋日創立「一隅有花」,希望透過每週送一束花的訂閱方式,讓花朵成為日常生活的美好必需品。
小亦不是科班出身,因此在品牌草創初期,她在粉絲專頁以文字與圖像紀錄花卉觀察,進而延伸生活雜感。這是小亦作為花藝初心者的練習筆記,一則一則花朵觀察結合生活洞察,50 篇自我練習文章替這個新品牌累積了大量追隨者,更奠下「一隅有花」未來發展的基礎。

每週初始,「一隅有花」送一束新鮮花材搭配小卡片,卡片上的文字是小亦與柏韋摘自文學典籍,從吳爾芙到赫曼・赫塞,有些是給客人的勵志小語,而有些則是兩人堅信的信仰價值觀。
儘管這是個「視覺先行」的世代,但柏韋深信文字有連結人心的力量:「照片就像是個花俏fancy 的朋友,但文字才是真正交心的摯友。」兩人笑稱自己很愛講話,時常在深夜書寫長文抒發心情,但當人們願意撥出時間心力閱讀他們的文字,「一隅有花」的品牌理念就能被更完整地傳遞及理解,這是一段深度且私密的過程。柏韋與小亦用花卉與文字理解自身與世界,再透過「一隅有花」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談起文學,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閱讀喜好。小亦著迷梭羅《湖濱散記》裡對於萬物的觀察與反思,「這是一本無法一口氣讀完的書,每次只能讀一小段,但每次咀嚼都很有收穫」;小品集《昨日.今日.明日》書寫日本老夫婦順應節氣時序生活,樸實的鄉野況味蘊含深邃的生命哲理,呼應小亦的心境:「讀文學,讓我成為享受當下的人。」


大學修習社會學與哲學的柏韋嗜讀尼采、卡繆這類能激盪思考的文本,但他尤其喜愛胡晴舫與李誕的作品,家中收藏胡晴舫的成套作品,近期更是著迷李誕《宇宙超度指南》直剖人性荒謬病灶的筆鋒。爬梳文字的過程中消化作家的思考,再將其轉化成自己的靈感及洞察,這是文學之於柏韋的魅力,也如他所說:「讀文學,讓我成為想太多的人。」
創業五年以來,小亦與柏韋從花藝觀照人生,貫徹「一隅有花」品牌宗旨:「在你所在之處綻放」(Bloom Where You’re Planted)。他們用花及文字與人相伴,未來仍持續發展融合植物、文字與生活情境的設計商品,讓「一隅有花」以不同的形式陪著人們綻放。●
廣編特企 國立臺灣文學館
口述 一隅有花
圖 一隅有花
文 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