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
從大自然擷取詩意的
鞋履工作室
┃ ZOODY ┃

Mia 女鞋品牌ZOODY創辦人,大約在三十歲時認知到自己不適合體制,帶著對於大地的關懷創立了品牌。把工作室選在離公園綠意不遠的老宅,以前在乎的是空間一定要有大面採光能在工作之餘放鬆休息,然而在女兒小栗子出生後,原本的休憩區已成為育嬰室。
沿著綠園道漫步,綠蔭遮蔽了熾熱夏陽,街邊林立著風格獨異的品牌,這塊區域儼然已是中部創作者的聚落,臺灣的手工女鞋品牌 ZOODY 也藏身在一旁老宅。設計師 Mia 抱著女兒小栗子在門口迎接,緩步邁上二樓,自然光從落地窗蔓延進室內,將窄長空間烘得暖暖的,真皮香味充滿整室,時尚與傳統工藝因 Mia 有了連結。
大學就讀設計的她曾在時尚產業做櫥窗設計,每每過了一季,費心的布置就得卸下重新來過,彷彿一切不曾存在,關注環保的 Mia 常帶著愧疚感,她心想,如果時尚是一個媒介,她想讓它恆久永續,能在碩大宇宙中帶給別人安定的力量。日常工作心靈匱乏之時,她便悠遊在各種手工藝裡尋找心之所向,然而就在一次製鞋課程中,看見了未來的光。


「我平常不是一個話多的人,作品能幫我表達想說的,關於自然大地,還有腳踩在土地上的真實感受。」ZOODY 取自於梵語音譯如地,是在一次花蓮的旅行中,吉安慶修院籤詩上的文字「心寬如地」,就像穩定心志的美好指引,Mia 帶著忐忑與勇氣離開了朝九晚五,一方小小的桌成了 ZOODY 的開端,直到現在。她將理念灌注在創作,堅持手工製作、鞋面到鞋底都以真皮打造。「真皮成本雖然比較高,但耐久,且比起塑料更友善環境。」在外型上追求經典,不退流行,讓一雙鞋能陪伴主人走得更遠更久。


製鞋是門很深的學問,光是一張牛皮就能透過不同加工,呈現霧面、漆面、荔枝壓紋等等各種面貌,出自生命的表層,也因動物生長環境而有些微差距,有些令人滿意的皮面能做的數量有限,款式也就因此絕版。然而皮革只是第一步,當一個不同的造型出爐,舒適感遂隨之改變,沒有既定公式,只能靠一次次嘗試找到最適合的比例。她的創作大都以自然萬物出發,臺灣有美麗的山巒,亦有壯闊的海洋,從第一季的「態」表現自然萬物的詩意,到後期的海洋、風,將大地的滋養化為一筆一筆線條躍上鞋面。

臺灣的製鞋產業世界聞名,甚至有國際化工廠日日達到上百雙的產量,但 Mia 堅信時尚可以慢下來,看見手工藝的珍貴,她選擇小量生產的手工鞋,與老師傅漫長地溝通與來回,一針一線去車縫,縱使創作的時間拉長了,利潤減少了,但她更有時間去感受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每雙鞋承載了 Mia 對設計的初衷,也富滿了臺灣職人的溫度。

文 Gill Li
攝 陳彥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