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More】網路平台改變二手衣交換形式

Cover story Good ideas for businesses

口述=溫博凱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畢業,曾經在顧問業工作,後來進入竹科擔任工程師,2011 年離職選擇創業,2013 年正式著手籌備「二次時尚GetMore」網路平台。
撰文=曾威廉
攝影=韓承燁

二次時尚以共享經濟的概念,延續衣物的價值。
二次時尚以共享經濟的概念,延續衣物的價值。

 

要談創業,就得從2011 年開始聊,一直以來都很嚮往矽谷的網路新創(Startup),那年毅然離開竹科工程師職位,在臺北市金華街分租了一個小小的辦公空間,一開始公司創辦人只有我一人,為節省營運成本,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不懂的就自學。自己掌控程式架構,也一邊觀察網路的商業模式以及行銷技術,回想起來開頭是最難的,需要整理許多想法並不斷分析可行性,卻也磨練出一身本事。

有一天我回想起學生時代曾在電視上看過的報導,東京洗衣業者會提供將市區衣服搬到郊外儲藏的服務,覺得透過資訊技術解決穿衣問題很有趣。後來加上發現女友有衣櫃爆炸的問題,進而聯想到若能透過網路技術,將衣櫃中穿不到的衣服分享給喜歡的人,自此確定創業方向。經過資料收集後發現二手衣有獨特、環保、時尚……諸多特性,在其他國家像是歐洲、美國、日本都已經相當廣為人知,或許臺灣可以一試。

市場上熟悉的二手商品流通模式,通常是實體商店。選擇建立網路平台是看準網路服務的快速擴散特性,能夠含括其它國家,讓更多賣家與買家關注到我們的服務。舉個例來說,過去旅遊只能選擇住旅館,最多也是透過網路訂房,直到「Airbnb」的出現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甚至可以透過他人分享與規格化的服務,能夠住在別人家裡。共享成為互利的商業模式,於是「共享經濟」就是我創業的主要方針。

網站從2013 年開始籌備,在2014 年初正式上線,一直以實驗的精神在驗證「GetMore」的想法,現有的核心價值在於「經過第三方洗衣等流程來建立信任,並且透過統一出貨的方式降低成本」。站在服飾零售業的角度,ZARA 一直是我們觀察的對象,它改變現代人的購買策略,擁有平價、快速、易淘汰的特性。

「GetMore」正是逆勢而起的一項全新服務,打破二手衣就是低價的觀感,帶動二手衣的風潮。事實上有許多成衣品牌在剪裁及用料上講究,所以不穿的衣服不該被丟棄,而是透過網路科技來延續其價值。

網路世界的汰換速度是非常快,創新概念要生存是很困難的,營運初期,我們投入了許多資源在建立系統化的流程制度。從賣家到網站上準備販售衣服的那一刻起,申請代售、線上支付洗衣費、物流派收、驗收、送洗、商品上架、丈量、攝影、進倉、線上選購、包裝、出貨等程序,必須經過專業的物流程序來有效率地完成。目前也逐漸養成固定消費的顧客群,後續也將推出創新的買賣模式,讓買賣成交數提升,讓網站流量日趨成長。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GetMore」在沒有任何廣告預算的狀態下,在網路世界透過口碑行銷,跟經由幾次的名人二手衣拍賣會逐漸打開知名度,此刻彷彿站在夢想的起點,所有的美好事物正要開始發酵。創業之路最辛苦的就是以「點」 構成「面」的人際互動,要以創辦人的角色去服務客戶、合作夥伴、投資人、員工……等,有苦也有甜,看到自己的創意正一點一滴的改變時尚 生態,那份成就感是很紮實的。

在前往夢想的路上是沒辦法回頭的,當工作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就要更懂得怎麼切換角度看事 情。對我而言,能在起床後為自己手沖一杯溫熱的咖啡,再打開電腦準備面對全新、充滿挑戰的 一天。這是再平實不過,卻也美好的一件事。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