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Finding Clues of the Past
馮翊綱 . 舞臺劇演員、劇作家,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從小熱愛京劇、文學與藝術。創辦《相聲瓦舍》相聲劇團,身兼編、導、演與藝術總監。對玩具汽車、小超人玩偶十分著迷。
撰文=皮耶恰
攝影=林士舜

我成長於高雄左營眷村,趕在當年「自助新村」被拆得灰飛煙滅之前,在坍塌的屋簷上找到一塊完整的瓦片,留存至今。這片瓦片為全家人遮風擋雨,我與「微星小超人」的故事也是在這片瓦片下展開。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見證長達 30 多年的當代玩具發展史。我生於 1964年,從「無敵鐵金剛」到「超時空要塞」,這些巨型機器人雖迷人,但對我而言,最有魅力的無非是這些能在手掌上把玩,不曾為市場主流的「微星小超人」。

微星小超人的問世與市場經濟發展密切相關。1972 年國際石油危機導致塑膠玩具的原物料價格飆升,玩具公司反其道而行,在考量塑膠有限的強度、延展性等因素,縮小玩具尺寸,變成「微型人(Microman)」,這也成為微星小超人誕生的時代背景。
從 15 歲得到第一隻微星小超人,直到現在,40 年過去了,仔細觸摸整組模型每一隻小超人的手腳,仍覺得它的做工精良,無論是質地手感或是觀察每一處鉚釘接合,絲毫沒有落伍的感覺。我想,對於那時的我而言,接觸到這些玩具,就像是接觸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