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67 Light Up The Neighborhood
一杯生活裡的咖啡香
喚醒從陌生到熟悉的可能
┃ 半寓咖啡 ┃

羅一詠 臺中人,曾經是護理師,與同樣熱愛咖啡的夥伴范暄因為愛上花蓮的寧靜恬適,兩人落腳成功街,進駐瀰漫老時光的舊式乾洗店,打造居家的同時也經營迷人的咖啡空間。
第一次鑽進花蓮溝仔尾街區所在的成功街,只見鐵門緊閉的街道,透露著一股靜謐氛圍。有些人或許認為這樣的寂靜是被時代遺落的滄桑感,但我與夥伴范暄看見的卻是能夠好好過日子,與自己對話的留白片刻。
我想這是因為旅行時,我們總喜歡在不同城市的住宅區散步,站在安靜街道上想像,每家每戶的日常模樣;偶遇社區小店,就會感到特別欣喜與溫馨。我們便是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嚮往開一家讓人在彎進巷弄時,不經意遇見的驚喜小店。
我和范暄都在臺中長大,卻因為不同原因在花蓮相遇和停駐。我在花蓮念書,畢業後就留在這裡的醫院工作,護理師工作忙碌,而品嘗咖啡就成為下班後犒賞自己的休閒。而身為咖啡師的范暄,則是因為旅行花蓮時,被這裡純然的生活感所吸引,決定移居於此,選擇投入自家烘焙,終日在生豆與烘豆機之間打滾。

我們因為咖啡相遇,又有著同樣對理想生活的堅持,因此看見這間位於成功街上的舊式乾洗店,門口貼著招租的紅字條時,不約而同都憶起一起旅行時的美好。決定租下店面之後,我們也沒有打算把過去的招牌拆掉,因為這個招牌就是這個空間的記憶,我們只是延續這個空間繼續生活的人而已。
剛到成功街時,這裡的確比花蓮市其他地方冷清。時間一久,才發現隔壁鄰居們其實互動緊密,原來每戶鐵門的背後都有人居住,而附近的當舖、拉鍊行、羊肉攤也都悄然營業著。我們的小店就這樣在充滿時光感的街道上,一點一滴緩慢成形。

咖啡店並沒有特定風格,我們只是把腦子裡想像的東西,慢慢釋放出來。像是店裡有盞彩色旋轉木馬燈,與我們後來找到的復古沙發,形成一方溫暖角落,而一旁的回收舊鐵架擺上厚實的木板,就成為帥氣的大方桌。不設限風格,是希望店裡每個座位都有一幅自己的景色,也同時讓空間自己隨著時間推移,變換不同的樣貌。
開店一段時日,附近的鄰居開始有更多機會與我們交談,在與老住戶的聊天過程中知道,過去這裡因為靠近舊火車站,所以商業興盛,來往旅客或是出差商人都會到街上訂製西服、宴請賓客。最繁榮時候曾經有三間戲院擠在這小小街口。這些老人家口中的「想當年」,也讓我對街區有了不同的感受。

街坊鄰居很高興我們落腳於此,雖然如今街上住戶大多是長輩,但喜愛熱鬧的個性卻不減當年。里長有時會帶朋友來喝咖啡,隔壁阿姨也會來買豆子回家與家人分享。這一兩年有更多的小店進駐,也吸引了更多旅人造訪;住戶們不覺得被打擾,反而很開心街區過去的活絡感再度蔓延開來。
我一直認為街區文化是由生活在這裡的人一 起創造,所有住戶彼此互動就能為街區帶來新氣象。這些後來進駐的年輕小店,最近也開始舉辦各種活動,像是以設計與影像為特色的「浮室」就開辦一系列的影片剪接課程,同樣也是咖啡店的「KŌhi 宅」,時不時也會舉行咖啡分享會……我想如果可以在一個地方好好地生活,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是一種喚醒街區的力量。
我們總是希望能用家的氣氛,招呼每一位來到咖啡店的客人,而這個街區平凡雋永的住戶情誼,讓我重新理解從陌生到熟悉的可能。我想,無論多久,這個街區的質樸溫暖,將會一再提醒自己選擇這裡的原因,而這也是我想一直保留的生活方式。●
文、攝 小海
圖片提供 謝澤旻.羅一詠.大樹影像.廖婉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