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築地市場說再見
點亮城市的生活幽光


一個不舍晝夜的存在 日本庶民記憶


image2


曙光乍現的築地,對於許多熱愛海鮮的朋友,理當不陌生。走進破曉的場內市場,參觀鮪魚解剖和漁獲交易,或為了排隊吃一份滿足的海鮮。然而,從夜幕低垂到黎明破曉前的它是什麼模樣,恐怕是大多數旅人,從未想像過的陌生場景。

以漁獲拍賣為主的場內市場,對外開放的食堂只營業到中午,總有許多遊客聚集的場外市場,開放式攤位雖仍有營業,不過到了下午也就陸續打烊。入夜後的築地,恢復成本地人下班後的社交場域,市場的小巷弄基本漆黑,壽司店、居酒屋,幾個轉角透出店裡的微光,遠遠看來,像在街衢中相遇的貓眼。

若非徹夜營業,時過午夜 12 點的居酒屋已算深夜食堂。凌晨一點,多數也都相繼關店。以為從清晨忙碌到此刻的築地,終於能沉靜下來了,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不到兩小時,巷弄裡又會漸漸地傳出店家拉起鐵捲門的聲音。原來,市場內的店家老闆,這時候已必須開始搬運進貨,準備今日的營業。

幾年前,我搬了家,居住的公寓介於銀座與築地之間。原本,我和所有的觀光客一樣,對於築地的印象只停留在白晝而已,後來因為距離築地不遠,有時候會深夜漫遊,有時候因工作所需早出晚歸,多了一些機會看見迥然不同的的築地風貌。

每當看見築地職人們在天將亮而未亮開始進出市場,就覺得他們支撐起一座偉大城市的運轉。這樣不舍晝夜的築地市場,從 1935 至 2018 年宣告關場歇業,整整營業了 83 年。築地市場結束營業的那一天正午,我帶著相機最後一次踏進即將拆建的場內市場。往往擠滿國外觀光客的地方,這一天大多是日本當地人。每個人持著手機或相機拍照,一次次按下快門,想必也精彩重播過幾次,自己曾與誰共度的築地回憶吧?

「一直以來都以為是理所當然的風景,因此覺得很是寂寞。」蔬果中盤商牧泰利先生如是說。他的心聲,我想,亦是所有對築地投注感情的人共同的情緒。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也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然而,精神,是會被延續下來的。那不舍晝夜的築地市場裡,每一份專注工作的精神,發出的細小微光,將繼續匯聚成這城市的燦爛之光。●



image1




文、攝 張維中



張維中 作家,作品遍及小說、散文等。 旅居東京十多年,對日本人事物有著細微觀察,著有旅遊書《東京小路亂撞》等。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