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井角落裡
發現微熱感動


一個角落 小民市集


活動當天約有十多個攤位,內容包括木工、壓花、手染、皮雕⋯⋯創作媒材五花八門。
活動當天約有十多個攤位,內容包括木工、壓花、手染、皮雕⋯⋯創作媒材五花八門。


因為工作關係時常往返許多城市,常藉著出差名義多留幾天,是我慣用的旅行方式。時間不多的話,就會果斷捨棄名店跟熱門景點,而改去逛當地市集,讓自己貼緊一座城市最真實的生活方式。時間允許的話,我很常要求身邊朋友試著用最慢的速度移動,才不會錯過美麗與有趣事物,到臺南旅行更要如此。

位於臺南西門路二段的政大書城後方,有一片原本荒蕪的空地,緊鄰著「爐鍋咖啡」和「絕對空間藝廊」,經由附近住民合力翻整並鋪上人行道專用紅磚,加上幾株綠色植栽與塗鴉彩繪,一個舒適又充滿生活意趣的巷內空間就這樣出現了,他們喚為「市井」,這名字聽來多簡單、寫意。

巷口賣書,巷裡賣藝術,加上嗜咖啡的騷人墨客,讓市井這塊地形成一股磁場,吸引一群抗拒文青稱號的人,時下青年的文藝氣質真偽難辨,不過很確定的是這群人很有趣也很有本事。彼此都擁有創作背景,時不時就會拿著作品到這裡分享、交換意見。他們的聚會通常很隨機,成員也不會固定,也許是發生在某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有人隨口提出「小民市集」的可愛構想,接著就很自然而然的被採納、計畫,最後成形。

市集文化在這幾年間隨著文創產業發展,也成了氣候,不過扯到文創,就難免有些嘴軟,難以在商業與創作中界定範圍,倒不如說它讓不少年輕人在踏入職場前,嘗試投入創作,追求自己裡想的生活方式。主辦人說其實經由每次分享,總能獲得很多反饋,對於創作是絕佳養分,對於生活更是受益不少。小民市集希望結成這股力量,讓市井成為靈感的交流平台,買賣是其次,真正期待的是更深層的獲得,一句讚美或因此交到一個新朋友,都能足以鼓舞這些平時習慣窩藏在角落的熱血創作者。

去年底首場市集就在主辦方簡單宣傳後悄然展開,當天招募到十多個攤位,創作媒材有皮雕、家具、手染⋯⋯等,像是一場專為創作者舉辦的聯誼派對,氣氛輕鬆歡樂。由於是首度舉辦,不期待會吸引多少的人潮,確實慕名而來的人少,反而是路過停留的市井小民當天爭相走告、擴散市集訊息,甚至是看到朋友臉書打卡,或參與市集的品牌粉絲頁宣傳而特地趕來。這就是小城生活的可愛之處,給予的感動都是如此直接。

在缺乏資金或企業支持下,創作之路總是高冷又寂寥,身邊幾個以接案維生的朋友老是嚷嚷著臺南是天堂,動不動就說要搬離臺北。就現實考量,租金跟生活開銷低廉確實是優點沒錯,不過在我看來,自由工作者間相互摩擦出的暖意才是最吸引人的。就如同 「市井」角落的存在意義,讓在體制外生活的人明白自己並不孤獨。而下一次小民市集就定在二月七號,有空的話就繞到市井,瞧瞧需要拐個彎才能觸及的微熱感動。▍



小民市集
時間:2015.2.7
www.facebook.com/suiijing





 曾威廉
 侯寬



曾威廉 出身臺南鹽分地帶,下半場的青春都耗在臺北城,一頭栽進出版業八、九年,曾在多本時尚雜誌擔任不時尚編輯。想看比較不正經的請搜尋臉書:精神科觀察日記。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