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地板午睡 來自住北投老家的習慣

Cover story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施書銘
室內設計師,攝影師。兩年半前從北投百年溫泉旅館老家搬到三峽北大特區,將日式木屋的記憶移植到新居,營造老宅的生活況味。

 

書牆前空地是一家人午睡、玩耍的區域。
書牆前空地是一家人午睡、玩耍的區域。

我太太娘家以前在北投經營日式溫泉旅館,那是一棟 108年歷史、1200坪的木造老宅。她從小到大在裡面生活了40幾年。結婚以後,我也搬進去,住了七年,孩子也在那裡出生。

住在那邊是很特別的經驗,因為一半是營業場所,一半是住家,回家時還要假裝自己是客人,不然讓住客知道我住在裡面會很不好意思。跟旅館員工一起生活,既熱鬧又忙碌。來客大多是日本人,所以住在裡面就好像生活在日本。 兩年半前,我丈人年紀大了,決定讓溫泉旅館歇業,我們才開始物色新家。

找新家的首要考量就是孩子的教育。因為自己長期從事廣告及電影攝影與室內設計的工作,對視覺跟空間美學都有一份堅持。尤其在意孩子對美的感受,因為美其實是扎根在生活與教育裡的。台灣很多小學校園裡,充滿著制式的磁磚和不協調的配色,我們會擔心,小孩在那種環境長大,對他的美感養成會不會有所影響。當時看到桃子腳國民中小學,立刻被它水泥牆面的清水模建築,以及沒有圍牆的設計所吸引。決定讓孩子念桃子腳小學後,就開始看附近的建案,然後才找到這間房子。

設計新家時,因為對北投老宅的記憶太深刻,很多發想都源自溫泉旅館。三峽家就像北投家的縮小版一樣。譬如靠落地窗的玻璃拉門,仿照旅館的日式拉門。太太從小住在老宅裡,以前在榻榻米上念書,念累了就躺在門外的長廊上休息,長廊邊就是院子。搬來這裡以後,太太最先開始躺在玻璃拉門邊,她常躺在那兒午休。我們喜歡躺在地板上睡覺,所以選了整塊柳安木做的實木地板。它不像一般地板這麼硬,且更有彈性。皮膚接觸到木頭真實、有點不平的紋路,很自然。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