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慢生活


小紅帽的野餐趴


┃張曼娟┃



這一次的野餐主題是小紅帽,下一次會是什麼呢?
這一次的野餐主題是小紅帽,下一次會是什麼呢?


我和遊伴們拖著午餐的家當,展開二子坪步道的健行,其實全長不到兩公里的無障礙步道,是毫無挑戰可言的,正好適合這不冷不熱,日光微微的天氣。我們的目的不是鍛鍊體魄,而是享受野餐的悠閒。還沒打算添購保溫野餐拉車,便將母親買菜的全罩式菜籃車,充當野餐籃,反正兩個輪子已經提供我們極大的便利。

菜籃車裡放著法國麵包店烘焙的法國長棍麵包與土耳其蜂蜜,還有照燒雞腿與烤豬肉,一顆生菜與各式水果。少不了的是餐盤與餐具,熱水、茶葉和咖啡。當我們將所有食材漂漂亮亮鋪排好,遊伴 Illy 從背包裡取出布偶,放在桌布上,慎重其事的宣布:「這是小紅帽的野餐趴喔。」

布置完成,當然免不了先進行拍照活動,各種角度與取景,大家紛紛貼上臉書之後,便有一種心滿意足之感,好像餐點滋味如何,已經無關緊要了。當我們狠狠忙碌一番,終於可以坐下來喝一杯茶,不知是誰,突然拋出一句話:「這樣不會太矯情了嗎?」是啊,我記得以前,當我還是個孩子或少女時,野餐並不是這樣的。

那些年,我們常在假日出門去郊遊、呼朋引伴,好幾個家庭結伴出發,也許是在山上,也許是在溪邊。野餐絕對必要,因為如果不自備糧食,一大夥人就得挨餓。沒有那麼多便利商店和餐廳的年代,我們連飲水也得自己從家裡帶了去。

小時候,我們有來自三、四個家庭的八、九個孩子,年紀差不多,都是小學生。電視還不普及,看電影也是不小的花費,那時的家長喜歡把孩子帶到大自然,廣闊的天地裡,玩上一整天。

我記得「出去野餐」的邀約通常是一個星期前就講好了,大家分配餐飲的準備工作,我家都是滷雞翅、滷牛腱、滷豬耳、滷豆乾、滷蛋和滷鮮筍的滷味大拼。滷菜出爐後晾涼,爸爸的一把快刀,能把滷味切得錯落有致,滿滿一大食盒,一開盒就噴香,把四面八方的大人孩子全引了來。而我喜愛的是鄰居媽媽的馬鈴薯沙拉,除了馬鈴薯、胡蘿蔔與洋火腿,還加了許多蛋黃與蘋果,蛋黃讓沙拉感覺更綿密,蘋果酸甜脆爽增添口感。我喜歡拿兩片吐司夾住厚厚的沙拉,嘴巴張到最大,一口咬下去,那樣的豪情。

大學畢旅去日月潭,那時是個多麼安靜清幽的地方,我和同學們在潭邊野餐,除了吐司麵包,只買了一罐海底雞和一罐肉醬罐頭,也吃得津津有味。海底雞原來不是雞,而是鮪魚;辣味肉醬比不辣的更好吃。吃完吐司,有個男生取出兩罐蘆筍汁,大家分著喝了。沒有野餐墊,連張床單也沒有,吃完的就划著小船,唱著歌、搖著槳,遠遠的去了。

沒有什麼地方是不能野餐的,弟弟考高中聯考時,我們去陪考,就在校園草地上,鋪開一張床單,吃起滷味大拼。野餐,曾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倒像是被某種儀式制約了。我注視著野餐桌上的小紅帽,忍不住的說:「下一次,我們來辦小王子野餐趴。」 ▍






張曼娟 曾經在大學當教授許多年,曾經在香港擔任臺灣文化代表;曾經出版過締造紀錄的暢銷書,如今想回歸到沒有定位的狀態,好好過日子。喜歡旅行、觀察、發呆、胡思亂想。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