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一×倫敦男孩】府城的街道窄 入夜後有海風吹適合散步

聊聊天    夜晚的台南有著動人景致

企劃製作=《小日子》
採訪.撰文=許哲寧
攝影=蔡宗昇、倫敦男孩
場地提供=太古101

 

王浩一×倫敦男孩

王浩一(圖左)
從小到大隨著求學之路到工作,待過台灣許多不同的城市,結束在台北十多年的工作之後,就一直定居在台南。熱愛背著相機漫步在古都舊城的大街小巷,細膩觀察著台南的歷史足跡和人文景致,著有《漫遊府城》、《慢食府城》、《黑瓦與老樹:台南日治建築與綠色古蹟的對話》等書。

倫敦男孩(圖右)
部落客,成大畢業的台南在地人,看完王浩一的《慢食府城》之後才發現,原來從以前吃到現在的台南美食,背後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於是帶著相機穿梭在台南大小地方探索,用文字和照片記錄在部落格上,分享給更多喜歡台南風情的朋友。

來到台南這座城市必定會被它特殊的人文、古廟、老屋和小吃所懾服,但這次我們不談白天時候的台南,太陽西下之後的古意巷弄裡,其實藏著完全不同風情的迷人面貌。《小日子》邀約《慢食府城》作者、同時也生根台南多年的王浩一,與走遍台南各地角落的在地部落客倫敦男孩,不同世代卻有著對台南的共感,一起打開話匣子和大家分享,他們眼中夜晚台南的特殊風貌。

 

小日子:請問兩位台南住民,晚上在這座城市裡習慣的作息是?

王浩一(以下簡稱王):入夜後吃完晚餐,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散步了,而且要挑那種沒有摩托車出沒的小巷弄。我曾經帶幾個好朋友一起夜遊安平,通常一般遊客看到很窄小的巷子,都不敢走進去。但其實當真正踏進去的時候,一個拐彎又會接到另一條窄巷,不會是死路一條。

沿著老房子行走,充滿懸疑性和月黑風高的感覺非常刺激。這塊區域就像是一座大迷宮,隨著五、六個彎過去,突然出現一座大廣場,中間有一棵老榕樹,坐在那裡聊天吹風,彷彿像是個與世隔絕的空間。

這幾年也常帶朋友去「阿霞飯店」吃晚餐,接著的行程一定是去「天公廟」。因為天公是道教的萬神之神,廟裡頭供奉著道教中位階最高的神明。除非宗教不同,不然一般人都還是會跟著拜拜。教導他們正確的儀式,從哪一個門走進去、門檻要怎麼跨、香要拿幾根、怎麼和神明說話⋯⋯整個流程完成後像是洗滌身心,拋開空虛和不踏實的過去,帶著乾淨的心靈夜遊。接著,沿忠義路旁邊的巷子往裡走是「統領巷」,這裡是從明朝時代就興建了,廣場上還能欣賞一旁「陳德聚堂」的宗祠建築立面。

倫敦男孩(以下簡稱倫):晚上下了班之後,我的興趣就是帶著朋友一起到處去找好吃、好玩的。一開始是因為看了王浩一老師寫的《慢食府城》,才會特別去搜尋哪裡有好吃的東西。那本書實在是太經典了。以前吃米糕或是鱔魚意麵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到背後有甚麼原因或者歷史典故,看完書之後才驚覺原來如此,索性就按圖索驥去一探究竟。

最近有一個重新整理好的古蹟「大南門」,也稱作「府城大南門藝文特區」。大南門很特殊,是一個有內外城之分的「甕城」,半圓形的廣場,四方都被兩層樓高的城牆封住。週末夜晚,這裡會有古典和爵士樂團演出,城外沒有雜音、城內裡頭回音效果很棒,像是一個劇場,伴隨著燈光照亮城牆,這個地方夜景非常美。

 

問:你覺得,台南這座城市進入夜晚後的特色是甚麼?

王:我跟倫敦男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喜歡一個人去走晚上的街道,和朋友一起,比較沒有辦法靜下來觀察所見所聞。在剛剛講到的路線中,有很多老舊的店家,和店家老伯聊聊天,講到興致的時候,老人家還會用台語跟我說:「今天我們店週年慶,這裡的夏威夷豆算你便宜一點。」我想說你們這樣的雜貨店還有週年慶啊(笑)?

台南到了晚上,大家都靜下來的時候,最適合聊天了。因為店家的生意不會太好,老闆們固定這個時間都在,這就是我很喜歡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很親切。我甚至希望未來可以寫一些,像是這樣比較人文故事的書籍來聊聊。

倫:對我來說,晚上時候的台南整個都放慢了腳步,沒有匆忙趕時間的感覺。像我們今晚在這裡,就算聊到十、十一點,結束之後也不用急著說要去趕捷運或是公車,不過這好像也可以算是台南的缺點吧(笑)?

因為這個舊城區的範圍其實不大,台南人聚會結束回到住的地方,頂多也是摩托車騎個二、三十分鐘就到。也因為如此,在外面待到比較晚的時間,心裡面也不會很急,吃飯、聊天都很輕鬆。而且晚上的台南,路上人車漸漸變少,可以非常明顯感受到那種平靜、安定下來的感覺。

王:台南的慢步調真的很迷人。

 

問:就你們的觀察,台南人通常在晚上的生活模式是甚麼?

王:台南人吃東西分六個階段,分別是一大早、午餐之前、午餐、下午茶、晚餐及宵夜,這跟台南古時候的「士紳」有一點關係。像倫敦男孩他們家就是曾經有錢過的士紳家族後代,當然也有那種廣義的士紳,懂得模仿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譬如講到吃水果這件事情,外地人總是充滿著好奇。吃水果的習慣其實是日本人從歐洲學會了之後,再來教會台南人。傍晚大約五、六點,水果攤就會開始出來營業,一直營業到深夜兩點。非常特別的是,內行人都知道,吃水果要朝著外面給人家看,看我在吃這麼好的東西。這種習俗延續下來,像正興街上的「泰成水果店」就開店超過70年,現在已經傳到第四代。

倫:對啊,沿著正興街過去就是民生路水果街了。

之前沒有這麼深刻的感覺,但是出社會後,可能自己要打理三餐,才發現台南真的是三步一店、五步一攤,到處都是美食,太方便了。似乎沒甚麼人在家裡煮飯,通常下班之後就在外面解決。譬如說去餐館吃晚餐,都能看到一整家人全體出動,可能是接完小孩下課,在外頭吃完晚餐才回家。以前家裡住在保安路,外面路上整條都是小吃店,家裡根本就沒在開伙,和家人說要吃甚麼,拿了些錢就去買。後來想想,這好像是台南比較特別的地方。

這幾年海安路改變很大,是藝術造街的關係活化了地方特色。有很多飲料店開在這邊,可能吃飽飯沒事做,就會來這裡找個地方坐、喝杯飲料。說到夜市的話,大部份在地人不會去逛「花園夜市」,比較多人會去「大東夜市」或者「武聖夜市」。

王:花園夜市規模很大,大部份的人都是去殺時間的。但是大東和武聖都很久了,許多店家已經在那裡盤根,甚至做出口碑,你會知道今天拉肚子你要找誰。

倫:而且通常他們都不會有店名,直接用食物名稱當作招牌。像是有一間蔥油餅我就很常去吃,他也一定會固定在同一個地點,不用怕找不到。

王:另一種畫面,就是走到台南大學或者是成大那邊的巷弄,晚上在那邊附近,都能聽見很多人在家裡放古典樂、還有演奏鋼琴。

跟前面提到的士紳社會文化也有點關連,兒子當醫生、女兒去當音樂家,然後當音樂家的女兒再嫁給另一位醫生⋯⋯

問:台南街上夜晚的景致和白天有何不同?

倫:最明顯的就反映在人身上,白天大家上班會比較正式,不過一下班就很放鬆,可能穿著T恤、短褲、夾腳拖就出來了,尤其是人字拖。民族路跟西門路那裡有一間老店,把人字拖變成很酷的城市特色。

除了穿著會比較輕鬆之外,很多地方也會點起燈來。就像神農街,夜晚和白天的風情完全不同。我覺得一座城市要讓住民覺得有些不一樣,就得去做改變,都市景觀就是一個可以著手的點。

王:其實過去台南的夜晚,燈光設計很遜,不過現在「孔廟」的牆開始打燈、「台灣文學館」也跟進。最近剛修復完成的「林百貨」,如果晚上經過的話,看到它從每一扇窗照射出來的光芒,就會覺得很有氣勢,有點像是珠寶盒打開的感覺。

廟宇因為是各自為政,不屬於政府的管轄,他們有自己的組織在做這些事情。像是「風神廟」在這裡即將有永久性的光影設計。如果未來孔廟、武廟都帶頭開始做了,我相信整個台南就會改變了。

倫:未來當許多古蹟建築,夜晚都打上像是那樣的燈光,也許可以規劃一條夜遊漫步路線,從台灣文學館、孔廟這樣一路往中正路走,經過土地銀行、林百貨,甚至是未來的中國城。

 

問:所以兩位都同意,台南是一個適合夜遊的城市?

王:當然啊,很有安全感。如果是高雄的話,馬路就太寬了,交通比較危險。台南的夜遊是非常Cozy的,沒有太大的壓力。

倫:從街道規模來看,台南的街道通常很窄,兩戶人家房子的距離都非常近。所以當我自己走在路上時,都能夠隱約知道這戶人家在看的電視節目、轉個彎聞到某一戶在炒菜的味道,就知道他們今晚要吃甚麼。

王:真的,那個我很有所感。

倫:生活感非常強。

王:聊到交通這個部分,巷弄小、摩托車多,車子一進來就打結了。台南吃午餐和晚餐的地方有區隔,所以像是國華街三段,在午餐時段就應該設立徒步區;晚餐時間的徒步區應設在保安路。

倫:夜遊的話,我覺得治安也要注意。台南的治安就還不錯,所以不用擔心走在路上會發生甚麼事情。

問:請推薦一下你們自己最愛的夜遊路線。

王:從佳佳小南天開始,在公園路、民族路交叉口的那一條小巷子裡面,經過晚上關著 的土地公廟,順著旁邊那一條路可以欣賞鐵 花窗。穿出去之後的民權路繼續走向「天 壇」旁邊,有阿霞飯店、福樂屋、陳德聚 堂,上坡路、下坡路抵達西門路,接著抵達佳佳西市場的正興街,從彩虹來了到泰成水 果攤,那整個串起來就是最精彩的老屋散步路線。

倫:那個畫面隨著王老師的描述,感覺都隨 之浮現出來了啊。

問:這樣一趟散步,時間大概多久? 王:三個小時,時間也不急,邊走邊看、邊拜邊吃。

倫:想安靜散步,我很推薦台灣文學館周邊 街道,後面有拜月老的重慶寺,還有一棟很 具現代感的DINO髮型設計。有些台南人原本都不知道台文館後方的巷道,有這些私房 景點,但近幾年來,像月老路線及二手文創 市集,都會在這裡舉辦,才漸漸的熱門起 來。另一個我會去的景點,是衛民街上的知 事官邸,它之前也有許多坎坷歷史。現在整 修完後,晚上打燈起來很美,後方有個小公園及一些平房。

問:你認為這個地方到底有甚麼特質,可以不斷吸引和激發許多創意,在這座城市裡持續發生?

王:這幾年有非常多的創意移民進來台南。 這些人在不同的城市,其實都已經知道什麼叫作水深火熱、也有一些歷練,但是來到這裡才知道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創業門檻原來可以這麼不高。

就算在荒涼無比的巷弄當中,也能夠闖出一番事業,「甘單咖啡」就是這樣,當時開店的時候隔壁老人家還說:「少年仔,你頭殼壞去哦!我們這條巷子沒幾個人,你也敢來這邊開店。」過了兩個月,巷子熱鬧了一 些,再過兩個月,店家就得一直和厝邊頭尾的鄉親們說抱歉,因為人已經滿到街上了。

過去我們說,在台北雖然薪水比較多,但是你存不了錢。台南薪水雖然比較低,但是當你不再上班,自己當老闆,相對地機會就變 得非常豐富。而這樣具創造力的移民,年輕化地大量進駐,融合在地台南人的包容性。 這個城市透過想像實現創意,我覺得那個活力是銳不可當。

倫:甚至現在還有許多香港來的新移民。可以明顯觀察出來,這一兩年來台南的人明顯變多了。不管是來開咖啡館、還是做設計、 或者是個人工作室,從文化方面實質切入, 凝聚各方的力量在這裡。因為房租相對比很 多地方便宜,壓力能夠減低不少,再加上網路發達,其實在哪裡都能夠做生意,這也是台南生生不息的活力來源。▍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