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內 TZULAï】日日陪伴的食器 讓吃飯成為快樂的必須

Cover story Scenery of the Table

 游姿穎
 簡子鑫

Where 是位熱愛生活的花藝家,和先生 Roger 一起經營家用品牌「厝內 TZULAï」,也和妹妹一起開設花店。她將對美感的喜愛與品味,投入工作和生活中,同時在臉書粉絲專頁「HanaMama的植感生活」,分享一家三口的居家風景。

2017 08 30 165650

採光明亮的大窗,將和煦的陽光灑進屋內,神清氣爽的早晨,在廚房和餐廳之間來回穿梭,親手準備美味的早點,選擇幾件適合今天心情的碗盤,在餐桌上的吃飯時間,是我和家人最平常也最愉快的享受。

2017 08 30 165322

我喜歡料理,除非工作忙碌,否則都自己煮食,假日更是幾乎三餐都在家裡張羅。生完女兒後,為了讓自己恢復到產前的狀態,我去上了營養課,學會如何挑選食材,知道怎麼吃最健康,也變得更喜歡待在家,用心為家人準備營養的餐點。

2017 08 30 165007

或許家常料理比不上大廚手藝,但我希望每頓飯都是秀色可口,自然而然就會在餐桌擺盤上多費一些心思。加上從小就對花草情有獨鍾,對美的事物特別敏感和嚮往,也因此更重視器物與食物之間,風格的搭配與整體的協調。

 2017 08 30 170225

像是邊緣鑲嵌著花紋的白色盤子,看起來有種法式的優雅氣質,我就會用它為法式吐司或甜點裝盤;若是今天餐桌上大部分放的都是圓形餐具,我便會拿出一兩個形狀特殊的碟子和小缽,點綴小份量的蛋沙拉或是水果,就能為餐桌增添一些變化。

2017 08 30 165839

食器的顏色我偏好冷色,因為和食物的溫暖感相襯,也能讓料理看起更好吃,尤其藍色在色彩搭配上很有意思,在木質餐桌上擺放藍色的餐盤,溫潤中又能跳脫出食器原有的美感。除了顏色、形狀,我也會特別留意盤子的深 淺,如果今天餐桌上淺平的盤子多,那我就會特地找幾個深盤,讓整體看起來更具層次。

以前挑選杯碗盤,常常會被華麗的外表迷惑,忽略功能、耐用度和工法等細節,買了許多好看卻不切實際的餐具,認識我先生 Roger 後,再加上一起經營居家品牌,才對食器有了進一步認識,也懂得生活器皿的真正價值。

出國工作或旅行時,我們會刻意到各地尋找具有當地風土特色的器皿。像是有著螺旋刀紋的日本小鹿田燒杯,或是北海道小樽的口吹玻璃杯,不同地方的風土和文化會讓器物的感覺與手法呈現獨特韻味,即使只是用來喝水,用自己喜歡或好看的杯子就會很開心,白開水也會變得好喝。

除了職人工藝,簡單實用、講究細節的經典食器也是我們會選擇的器皿。我和我先生都喜歡設計簡單,耐看耐用,卻能真正融入居家感的器物,例如柳宗理的餐具或德國 Trendglas JENA 水杯,簡單中卻藏著許多看不見的細微之處,拿握的順手和就口的舒適,必須用過才會知道。就連家中常使用的瓷器,也會因為顏色、溫度和土質的不同,呈現不同的質感。我很常用「厝內」的點心盤,雖然外觀樸實,但圓弧的器形和盤面的厚薄、曲線及顏色都是經過反覆思考設計後,才能讓盤子有了如同手作陶瓷的溫潤。

記得有一次我和先生到德國參加居家用品展,就近住在會場附近的民宿,來自芬蘭的房東知道我們從事家用品設計,臨走前特別送了一只代表芬蘭國民品牌 iittala 的杯子,他說這是他 17 歲第一次賺錢買給自己的禮物。感動之餘也讓我們相信,一件好用的物品,必是為生活而創造,而好用又能歷久彌新的物品,才是真正好的設計。

有了小孩之後,我們夫妻倆待在家裡的時間更多,雖不像從前偶爾可以到喜歡的咖啡廳約會,但多花一點心思在生活中,家也可以有咖啡廳的浪漫。對我來說,食器可以陪伴生活,製造日常的快樂,讓吃飯成為一件開心的事,如果三餐都在家中用喜歡又好看的食器吃飯,一天不就多了三次和家人約會的時光?●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