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搖滾事
耳朵蟲、洗腦歌
┃馬世芳┃
你一定也有這樣的經驗:「腦內電臺」不知為什麼反覆播起一段歌曲,黏在腦海甩都甩不掉。更要命的是,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那段旋律是誰唱的哪首歌,三天三夜之後才豁然開朗──啊!原來是小時候那首電視廣告歌的間奏!
這種現象,英文叫「earbug」(耳朵蟲)。據統計,九成民眾都曾被不請自來的「耳朵蟲」困擾。以我自己的「耳朵蟲」為例,那不知名的「腦內DJ」不但常常播出不請自來的歌曲片段,也有常駐的「基本曲目」,新曲舊歌搭配播出。一勞永逸「洗掉」這些「耳朵蟲」的方法我還沒有找到(難度太高),但是暫時趕走它的方式倒是簡單有效:(在腦中)找出一張自己熟悉的專輯,從A面第一首開始「默背」,大概專心「放」到第三首,就足以把「耳朵蟲」驅離了。
自己冒出來的「耳朵蟲」之外,最最惱人的是外界強加的「洗腦歌」:在各種場合無時無刻都會聽到、反覆播送的音樂。「洗腦歌」為害最烈的首推過年音樂,尤其是大賣場播放的連續串燒舞曲合唱版,從〈我與我那蓮花妹妹去拜年〉到〈恭喜恭喜恭喜你呀〉到〈恭喜呀恭喜發呀發大財〉,間奏還會配上假假的合成音效鞭炮聲。更令人髮指的是改編成英文歌詞的過年歌,恐怖程度再升級。過年期間逛一趟賣場,回家得聽三張唱片纔能殲滅那緊扒在腦中的「耳朵蟲」。近年頗有音樂人嘗試做些不一樣的過年音樂,可惜知音寥寥,公共場所播來播去的,仍是那些粗劣廉價的罐頭歌。
相較之下,美國人的聖誕節歌曲選擇可就多得多,品質也更有保障。比方王牌製作人 Phil Spector 1963 年的曠世經典《A Christmas Gift For You》,50 多年後仍然極受歡迎:聽聽 Darlene Love、The Ronettes、 The Crystals 這些美國流行樂史最甜美的歌喉演唱那些耳熟能詳的聖誕歌,若是大賣場播起這張專輯(常有的事),我還真願意為了聽完整張而晚一點兒去結帳。
公共場所的音樂至關重要(起碼對我來說),可惜在外走闖,此事往往不能盡如人意。我曾在一文青咖啡店聽同一張專輯反覆播了四遍,終於忍不住去向店長反映,請他換一張 CD,他用非常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彷彿我是奧客(不過 CD 畢竟還是換了一張)。
最近政客忙大選,宣傳車滿街跑。我們這一區有位候選人挑了萬芳的〈一切如新〉當競選歌曲,於是每天我至少要聽那四句副歌 30 到 50 遍,每隔 30 秒唱一次。隔著窗戶,他的競選口號我一句也聽不清,那音樂卻總能穿牆越戶,擋都擋不住。再好聽的歌也禁不起這麼個播法,兩三個禮拜轟炸下來,我都快要討厭萬芳了。不能想像那輛宣傳車的司機怎麼能忍受每天連續八小時反覆聽同一段音樂,我猜他的餘生應該都甩不掉這隻「耳朵蟲」吧。
更更恐怖的是最近收音機卯起來播送的一支建商廣告,據說那首主題曲是建商自己譜寫的,還故意處理成扁著嗓子的卡通唱法:「有夢向前衝,成家真輕鬆,新板九分鐘,交通八達通⋯⋯」這歌乍聽一兩遍,或許堪 稱可愛,但每個廣告時段都穿插「兩次」重複播出,就只能令人生出「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的浩歎了。我衷心祝福那個建案早日銷售一空,讓這首「洗腦力」強悍無比的歌早日下檔。即使如此,我猜接下來的十年,這隻「耳朵蟲」還是會時不時出來咬我一下的。唉。▍
馬世芳 廣播人、作家。著有《耳朵借 我》等四本散文輯,編過幾冊書,拿過幾座廣播金鐘獎。有人稱他是「臺灣首席文青」, 他卻說文青早變成罵人的詞了,不如叫他打零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