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臺東縱谷裡的綠色食堂
一種饗宴 擺一桌大地盛宴

說起臺東旅遊,旅客以往習慣沿著臺11線,徜徉在太平洋的風裡,看藍天、望大海。臺東這幾年興起「從產地到餐桌」的美食旅程,旅人不看大海,改開著車進入臺東縱谷,油亮亮的綠映入眼簾。旅人捲起褲管不戲水,而是踩入田埂,撥鬆土壤,試著感受最真實的大地溫度。
「小農」與「青創」口號不再空洞,「返回」或是「搬到」臺東的人愈來愈多,彷彿池上田野間被風吹起的稻浪,一波又一波。有趣的是,這群人不只是沿襲父母輩的觀念習慣,他們更將在外工作的經驗融入在地,以更有效率的執行力與精彩的故事內容,吸引外地旅客前來,挖掘這片縱谷裡的秘密。
小羅是池上人,原與妻子在上海工作,受到原鄉土地召喚,今年與妻子返回池上,化身鄰里口中的「農夫小羅」,在家族傳承的三甲土地上進行自然農法。田地在「白毛寮」(振興社區),是池上地勢較高之處,因此擁有第一道乾淨水源的優勢,不必擔心農藥等有害物質污染了稻作,讓他們能更安心推廣自然農法。

貫徹有機種植的自然農法是一種與天地萬物和諧對話的方式,小羅不用農藥與化肥,全交給天地去運作。他觀察植物生長、期待颱風天帶來豐沛雨水,甚至鳥兒銜來的種子開出了新生命也讓他興奮不已。自然農法的收穫速度不快,但是當麥桿開始孕穗,當他可以安心跟孩子一起巡田水,吃著自己種的健康米飯長大,才會理解所有緩慢等待都是值得的。
早上到白毛寮體驗插秧樂趣,下午造訪阿美族部落,在高家米倉的庭院裡品嚐勇士下午茶。高家祖先原本定居於恆春,後來因牡丹社事件而輾轉到了池上。因此高家準備的勇士下午茶不只有阿美族特色,也帶有追憶先民色彩的恆春風味。
阿美族獵人打獵歸來後習慣吃烤肉配野菜湯,高筱媛以此文化特色為創意,構思出部落風味下午茶,盛情款待來訪高家的旅人。開胃菜以恆春洋蔥作為序曲,代表著高家是從屏東開始。主食是肥厚又多汁的五花烤肉串。在阿美族文化中,只有頭目能吃五花肉,輩份愈小的人分食到的部分愈乾愈不好吃,因此從一桌滿滿的烤五花肉,就能窺見高家對於訪客的重視。

阿美族人愛吃魚,抓魚亦是阿美族男人的能力表現。除了五花肉,高家也自養臺灣鯛,香烤裹著厚厚鹽巴的鯛魚,配著肉串與一杯杯洛神花米酒,完全不是印象中優雅下午茶,倒似一頓熱情款待的豪華盛宴。
吃飯不再只是一種日復一日的習慣。把產地連結到餐桌,用故事、熱情做配料,營養進到了胃裡,而感動啟發則長存於腦海中。●
農夫小羅
FB:源天然池上米
文、攝 皮耶恰
皮耶恰 為避免「思考迴路封閉」,從學院的俄國文學研究走入社會。看過一些美景,說了一些再見,現在只渴望真心且不需刻意就能平靜地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