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Many Items in Daily Use
口述=林士民
博客來創意生活事業部部長,身為「i-SPACE 設計入味」平台的主要推手,工作中保持對生活的敏銳度,在眾多商品中選出價格、質感、實用兼具的好用器物。

我會進入「選物」這個領域,主要是因為工作的關係,由於「博客來」要轉型成綜合購物平台,所以一直在思考商品的切入點,大概在 2、3 年前舉辦了實體展,進而從中正式聚焦,鎖定能突顯特色的文具和餐具為主力。文具和餐具是每個人天天都會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接著由「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這個點延續,引進了杯盤、小孩的餐具及玩具,再延伸到臺灣設計師的創意商品、純設計的作品等,以期讓商品線齊全,進而認同商品選擇的價值。
當然我也會觀察哪些是可以持續發展的項目,並挖掘其他具有潛力的商品,就像近來最熱銷的紙膠帶,它本身的製作工藝具有歷史性,圖案變化多元,能豐富消費者的需求,使用時又會產生一種療癒作用,讓生活美好得很有質感,這就是我在選物時的原則――品質好、可負擔、有故事,希望將質感生活帶給每一個人。
從一個人用的東西,就能一眼看出他的性格、眼光、品味,因此「選物」這件事對我來說,最有意思也最有挑戰性的地方就在於,自己要變成不同的角色去挑選器物,除了揣摩消費者的心態、模擬不同族群的喜好,價格是否合理更是絕對的考量點,像我自己在選購生活物品時,除非很喜歡到非買不可,不然太貴我是不會買的,因為我覺得合理價的販售是購物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我的生活觀點裡,東西買來就是要用的,我不諱言自己是個愛買的人,什麼東西都要買來用用看,發現不適合就會換掉,所以我也常常送東西給身邊朋友,一來是減少堆積量(笑),二來是想把這些器物送給適合的人使用,分享給大家。
這樣的態度其實是工作與生活的互饋,在選物工作上,我會多聽聽別人的看法,試用別人口中的推薦好物是不是真的好用,所以每件商品我都堅持親自試用過才引進,因為這中間的細節實在太多了,不自己用過是無法感受與體會的。
我自己是一個對筆和紙要求完美的人,你也許會問我:不就是寫字嘛,有差嗎?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 你:「有!好用和不好用中間的差別可大了!」先 從筆說起,筆管的粗細、材質質感是否握起來順 手,書寫時的墨水是否流暢、不斷水,寫出來的字 體線條是否適中、順眼,筆型的設計、顏色是否好 看,筆除了書寫是否有其他實用功能,這些都是我 在選擇一支筆時,會思考要不要買下它的重點。
再來說說紙之於筆的適切性,簡單來說就是用什麼筆要搭配什麼紙,比方說,我習慣用鋼筆,筆記本或便條紙的紙質就要細緻、吸墨性要好,否則一寫下去字就暈開,沾得滿手都是墨水,心情馬上Down 到谷底,這就是好用與不好用的差別。
你還是可能會反問我:現在很少用筆了,感覺沒那麼強烈耶!那我再舉一個更貼近彼此生活的事情 ――喝咖啡。喝咖啡幾乎已經和生活畫上等號,尤 其最近身邊同事都在迷手沖壺,而要拿在手上使用 的手沖壺,好不好用非常重要,包含拿起來的重量 感、倒水時的平衡感、壺嘴的出水量、使用時的就 手度等,這都關係著是不是能輕鬆沖出一杯好喝 的咖啡,畢竟沒有人想要大費周章喝難喝的咖啡 吧?生活何必過得這麼累呢?我們需要的其實很簡 單,就只是身邊要有好用的生活器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