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頭」上了雜誌封面

專欄 雜誌俱樂部

 

2 12
2015年八月號英國版《Esquire》、2015年六月號《Wired》、2015年六月號《SWITCH》,這幾期封面故事找了各領域喊水水會凍的「老頭」上封面。

哲學化+風格化+深刻化

稱他們是「老頭」,其實很不尊敬他們,但是在現在年輕人似乎都不太認識這些在他們成名領域喊水會結凍的傢伙——2015年八月號英國版的《Esquire》封面人物是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他是1960年代知名的英國樂團Beatles的成員之一;2015年六月號美國版的《Wired》,封面出現了喬治盧卡斯、史蒂芬史匹伯⋯⋯和歷年《星際大戰》電影裡的重要角色們和工作者們(你要完整看到他們,得建立在你買了這期雜誌,打開它的三摺頁封面拉頁);2015年六月號日本知名的影視藝文雜誌《SWITCH》,以「是枝裕和導演的二十年」為主題,他被英國電訊報喻為當前全世界最會拍家庭的導演,封面除了導演本人還出現了今年夏天要上映的最新作品《海街日記》(英文片名是《Our Little Sister》)的四個女演員:劇中長女綾瀨遙、次女長澤雅美、三女夏帆和么女廣瀨鈴。

八月號的《Esquire 》主題是「The Music Issue」,針對保羅麥卡尼這位被《Esquire》認為當今活著最偉大的搖滾巨星作了重量級的專訪,邀請了知名攝影師Tom Craig(1967年生的英國攝影師,擅長人物肖象和時尚攝影,作品常出現在許多國際雜誌,例如Vanity Fair, Vogue和Esquire)在倫敦中西區拍了一系列照片。此外,他們還策劃了一個很酷的主題叫做「Now Streaming」,介紹了十組2015年在Sportify上很多人聽的團。

 

21
2015年六月號《Wired》得打開它的三摺頁封面拉頁,才能看到ILM特效公司的創辦人喬治魯卡斯、導演史蒂芬史匹伯及幕後重要的工作人員和重要角色。

不只這樣,《Esquire》還找出2006年美版刊登過的一篇文章,是今年五月剛過世的偉大藍調樂手B.B.King的專訪;再搭配了一篇講解BBC 6 Music這個數位電台,如何從2010年瀕臨關門到現在活力十足⋯⋯這樣的內容真是太多樣華麗了。如果是我們來作,誰敢把一個50年前很紅、真的很重要的、但是年輕人比較不熟的重要樂手放在封面呢?因此本地的封面若出現的音樂人都是些帥氣小鮮肉或青春美少女,會作這樣視覺策略的人哪有腦袋去認真作雜誌內容啊。

六月號美版《Wired》的封面故事是「40 Years of ILM : Inside the Magic Factory」,1975年喬治魯卡斯創立的ILM特效公司主導了《星際大戰》的特效製作,ILM這家公司可說是電影特效製作上最關鍵的一家公司,本期《Wired》找來了導演和公司創辦人喬治魯卡斯、歷年參與拍片的重要人物呈現這個重量集主題。說真的光是為了這期的三拉頁封面,這期的《Wired》就值得買兩本,一本看內容,另一本的封面撕下來裱框。

六月號《SWITCH》的「是枝裕和的二十年」專題,介紹本期內容之前,得先說說《SWITCH》這本創刊超過30年的日本藝文月刊,它固定以日本的影視明星和藝術家當作封面人物製作內容,2015年他們的封面出現過南方之星(四月號)和知名攝影師荒木經惟,我的觀察是只要小孩先生(Mr. Children)發新專輯,它一定會放封面,我從1995年開始買《SWITCH》,光是Mr. Children當封面的就有將近十本,有機會的話我光是針對他們上封面的雜誌絕對可以寫一篇感動文章。

 

7.getImage 3
六月號《SWITCH》「是枝裕和的二十年」專題,有別於一般雜誌處裡偶像明星的手法,以文學和藝術手帖的方式作影視明星,畫面具有詩意,一開頭有女演員配合特殊拍攝的美麗照片。

《SWITCH》最特別的是它雖然報導影視偶像,但是它的版面很冷靜,圖片很大很多,可是採訪文字也不少,常常連續好幾頁都是純文字,所以千萬別以為它是偶像追星誌或八卦新聞報導,可以說它是用文學雜誌和藝術手帖的方式來作影視明星雜誌(這應該是我在臺灣最想作,但很難真的去作的一種雜誌類型吧)。

本期《SWITCH》為了打片,一開頭有四位女演員配合特殊拍攝的美麗照片,迷人的是特別邀請是枝裕和到原著小說作者吉田秋生設定的場景鐮倉進行拍攝採訪;跟是枝裕和配合了好幾部片的攝影師瀧本幹也,有篇專文討論這部片的風格設定;壓箱寶的,透過是枝裕和自己的解說,談他自己1995∼2015年的電影創作:《幻之光》(1995)、《下一站,天國》(1999)、《這麼⋯遠,那麼近》(2001)、《花之武者》(2006)、《橫山家之味》(2008)、《空氣人形》(2009)、《奇蹟》(2011)、《我的意外爸爸》(2013,本片獲坎城評審大獎)。

此外,本期還邀請了曾參與是枝裕和電影拍攝的演員談他們眼中的是枝裕和,包括福山雅治和阿部寬。最後頭還特別收錄一篇是枝裕和跟他發掘的新生代才女導演和編劇家西川美和的對談。剛開始看封面你以為這期雜誌只是跟電影上片宣傳結合的雜誌封面故事,事實上是一個超級精密規劃的重量級製作。想想臺灣最近幾個月因為侯導新作《聶隱娘》八月底上片,好多雜誌以侯孝賢導演當作封面人物,我們的內容是否可以和上述幾本雜誌的哲學性、風格化和深刻角度有同樣的演出呢⋯⋯。▍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