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n】隱藏在山居社區的靜好生活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Evan Lin
有家攝影工作室負責人。工作之餘的另一個身分是兼職奶爸,家庭生活同時也成為創作的一大原動力。

盛琳
家庭主婦,曾在蘑菇負責店務與展覽,現在是手作童裝品牌bibieveryday 負責人兼清潔工。

 

客廳沙發是一家人感情凝聚的所在。
客廳沙發是一家人感情凝聚的所在。

經過故宮的路上不遠處,從外雙溪轉個彎就往山裡去,車水馬龍霎時轉換成蟲鳴鳥叫,心情似乎也跟著換了頻道。居臺北,卻沒有都市的雜沓紛飛,反倒是掙著了一片自然生態。七年前,我和盛琳,一次拜訪朋友的因緣際會,愛上這不算遠離塵囂的中央社區,毅然地從天母搬到這一帶來生活。這個小社區過去是政府所建造的四樓公寓住宅,據說以往五院的交通車接送頻仍,儘管時移事往,仍保有臺灣五〇年代純樸簡約的風貌。

七年過去了,我們還是喜歡這一帶;兩個月前房東要收回原來住的地方,我們找到這間坪數稍大、從客廳就能見山的二樓公寓。天氣好時,前面陽臺還能眺望大屯山上的氣象觀測站。這裡的鄰居們大多都是原本的住戶,未曾搬離過,彼此感情深厚,孩子們長大各自離家,很多以前的東西用不上,就搬出來分享。我們家女兒因此獲得一臺木造的電子琴;客廳還有房東留下40 多年前的日式原木櫃。配上古早的花地磚,讓這房子渲染著懷舊的味道。

雖說臺北居大不易,但老公寓的坪數很實在,我們奢侈地擁有一廳四房,小孩、大人各有臥房,另外兩間就當成我與盛琳共用的工作室和收納儲藏,對於大部份時間都在家生活、工作的我們來說,有餘裕的空間真的很重要。

因為是租房子,格局本體不會做太多更動,但藉由一些簡單的油漆、微調裝修可以讓家的感覺更有溫度。譬如將大落地窗及小窗框從黑色塗成白色,就不會分割視線,更能將山景延攬入室。此外,在一進門連結玄關和餐廳的牆面塗上黑板漆後,大人可以寫下採買清單、預約牙醫等代辦事項,貼上小孩每日的塗鴉畫作,這進出家門的公佈欄,貼心地支撐著小小的新手家庭,是我很喜歡的角落。

客聽和餐桌是整個家的重心,剛好兩面都有採光,我喜歡晨起沖杯手沖咖啡、切盤水果,一家 四口一起吃早餐,我習慣在大餐桌上工作、沉思,看著孩子在客廳旁小桌子畫圖嬉戲。

客廳沙發後的一面書櫃,收納著童書繪本,以及攝影和收納書籍雜誌,當全家一起倚在沙發看書,客廳就是共同凝聚情感的所在。我其實不太會整理東西,但國小六年級時就會用瓦楞紙做成九宮格收藏自己小物的盛琳就 不一樣了,收納更是居家的重要樂趣,除了 MUJI、IKEA 的收納盒,連漂亮的餅乾盒、巧克力盒都能加以善用。學齡前的孩子正皮,喜歡到處翻東西,凡是不想讓孩子找到的收藏或是工 具,都放進很難打開的鐵盒裡藏起來。收納最重要的是分類,只要貼上標籤,同類的東 西往裡丟就不容易亂,平日做好分類及收納,搬 家時也會輕鬆許多。尤其盛琳喜歡設計童裝,扣子、碎布等細碎的東西特別多,有了標籤與漂亮盒子,讓工作增添很多樂趣。

我本來不擅收納,東西總是攤在桌上,現在也漸漸地學會。我的攝影器材很多,會按棚拍等需求功能分類,以老一輩用的 007 手提箱收納,放在衣櫥裡,需要時提著就走,工作起來效率也跟著提高了。小孩玩具往往是家長最頭痛的事,將玩具以箱子分類,再做上可愛的標籤,孩子玩過以後,自 然知道要放回去。有趣的是,女兒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學媽媽把自己的恐龍公仔、畫的卡片排排 站,擺設陳列在書櫃上,還不許人家亂碰呢。當 然,在家就是要放鬆,不需要隨時保持一塵不 染,這樣反而讓人感到拘束。家的感覺,就是要 自在。山居生活無限好,與天地為鄰,有親密的家人相伴,雖簡單,卻是最奢侈的幸福。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