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許哲寧
重度雜誌與音樂上癮者,看完紀錄片《吶喊雷克雅維克》和《聽風的歌》之後,就對冰島這個國家的人、事、物保持著無比的興趣。

冰島這個國家很奇妙,人口僅僅30萬,卻有90間音樂學校、400個管弦樂隊、無數搖滾樂團與音樂家,是一個充滿音樂創作能量、產出無數歌手與樂團的國家。
冰島創作歌手Björk(碧玉)8月來台灣演出,緊接其後,有「冰島小王子」稱號的音樂家Ólafur Arnalds也即將於9月14日來台。其實2010年,Ólafur Arnalds也曾經來台灣表演過,用弦樂、鋼琴和電子樂器串起的特殊曲風,讓我在舞台下被震懾了一晚,當時在舞台上冷靜彈奏鋼琴的他,年僅23歲。
Ólafur Arnalds原先是兩個龐克樂團的鼓手,在一次德國金屬樂團Heaven Shall Burn到冰島巡迴時,用忠實粉絲的心情,主動寫了幾首Demo寄給他們。後來這些曲子變成該樂團2004年專輯《Antigone》中的三首序曲〈Echoes〉、〈Rìsandi Von〉、〈Deyjandi Von〉。沒想到,幾個月之後他接到一間音樂廠牌的電話,詢問想不想錄製專輯,從此踏上古典樂這條路。
第一次聽到Ólafur Arnalds 的音樂, 是從冰島國家電視台RÚV節目《Kastljós》,播出他在《Variations of Static》裡收錄單曲〈Fok〉的現場演出。這首曲子從單手彈奏的簡單鋼琴樂符開始,伴隨不同聲部的提琴,拉著整齊一致、姿勢分明的迷離弦音,突然出現節奏快速的電子碎拍,隨著整首曲子慢慢堆疊出深邃的音牆,就在腦袋空靈到要墜入黑洞時,一個高音琴鍵,結束迷幻的古典樂曲,將你拉回現實。
最讓我著迷的是2009《Found Songs》和2010年《Living Room Songs》Ólafur Arnalds分別進行了七天七首歌計劃──《Living Room Songs》。這個計劃,每天都邀請親朋好友到Ólafur Arnalds的客廳,譜寫完成一首曲子,並且錄製成專輯,然後再拍成影片放在YouTube上公開播放。其中,第六天寫來紀念祖母的曲子〈Lag Fyrir Ömmu〉,從隻身彈奏清脆的鋼琴到畫面帶入成群的樂手,可以看到冰島人的眼神,透過拉奏提琴時的氣勢,像是連空氣都要崩裂的氛圍,看到靈魂深處的純粹自然。
今年4月,Ólafur Arnalds被環球音樂新成立的古典音樂廠牌「Mercury Classics」網羅,發表最新專輯《For Now I Am Winter》,有著不讓樂迷失望的驚人,以提琴拉奏鋪陳冷冽弦樂,再佐以電子碎拍節奏,讓現代古典樂聽來有股迷離氣息,不禁掉入一種難以預測的深淵。
《For Now I Am Winter》的第一首曲〈Sudden Throw〉,是想像自己迷失在極寒的北國,大雪紛飛的夜晚;〈Brim〉乾澀的小提琴刻畫出雪地裡刺痛的冰冷;同名曲〈For Now I Am Winter〉找來同為冰島出身的Agent Fresco主唱Arnór Dan獻聲,緩緩道盡北極圈冬季永晝的一切;〈Old Skin〉的MV則是講述老去的靈魂不願接受現實,依舊童心未泯地找回年輕的心⋯⋯。為了讓更多美國樂迷聽到這樣的音樂,北美巡迴的其中一場,在廣播電台NPR舉辦了一場音樂會,請來28人的室內樂團Ensemble LPR負責弦樂,場面如同演奏豪華版的新專輯。
不同的樂器配置、變化的空間擺設,會使同一首歌,因著演奏場域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回聲效果。整張新專輯中最寒風刺骨的就是〈Only the Winds〉,由紐約布魯克林「The Wild Honey Pie」音樂影片錄製團隊,找上 Ólafur Arnalds演奏。一架平台鋼琴、一把大提琴、一支小提琴,還有一台製 造電子聲響的效果器,因著樂手彈奏的靈魂,將最簡單、誠摯的感情呈現在 樂器上,樂音直達聽眾冰冷的心胸,使其融化。
挾帶大廠牌的宣傳勢力,讓前衛的新古典和電子樂更靠近聽眾,Ólafur Arnalds今年初甚至和英國人氣電視劇《Broadchurch》合作配樂,為這個 偵探懸疑故事增添詭譎氣氛。美國舞蹈選秀節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許多舞者也都樂於嘗試用這種新奇幻化的樂曲來編舞。如果你聽 膩了爵士、搖滾、嘻哈⋯⋯,可以換個口味,聆聽北國冷冽的空靈氛圍,顛 覆對古典樂繁複規矩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