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Private Kitchens
口述=Ian&Sabine
分別出生自澳洲及臺北的兩人,過去皆為旅行美食線的資深記者,相當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現在搬到花蓮。
撰文.攝影=小海

你知道「食物」真正的滋味嗎?紅蘿蔔的鮮甜、萵苣清脆,剛摘下來百里香的芬芳⋯⋯過去我們也總是在忙碌之餘、喘息之際,才有機會自己烹飪。但是身體反應是最直接的,當你真誠料理食物再好好吃下時,那種享受不只是脣齒間的美味,也是感受到土地將豐碩能量交付給食物,自己則是幸福的受予者。
我們在搬到花蓮後,才終於能夠體會「產地到餐桌」這句話不光是口號,因為我們的產地就是自家後院或是鄰近農夫們的菜田。而我們的餐桌,過去招待親朋好友,現在則是開放歡迎各地對裸食美味有興趣的饕客們。
最初, 會搬到花蓮來的原因是我生完孩子後,體質改變,身體常過敏,加上臺北匆忙的步調不適合孩子成長。因此在一個機緣下,我們被花蓮的大山大海吸引, 很快就決定搬來。許多朋友猜測這衝動之下的遷居,不久後就會因為思念都市的繁華和便利搬回去。然而此刻在朋友眼中,過去在百貨公司超市買菜的我,已搖身成為對作物如數家珍的農婦;不只是我脫胎換骨,這個鄉下田裡的老宅也隨著用心打造,成為寬敞愜意的料理天堂。
其實,會有「私廚」這個想法當初也是無心插柳。家裡既然有了大大的廚房與餐桌,窗外又 是無限風光,我們時常招待朋友來訪。這一來一去之間,Ian 熱愛烹飪,我們也想分享真實食物的美好,於是開始嘗試接受預約用餐。壽豐是無毒農業區,食材取得很容易,過去在臺北想要買到好食材必須認品牌、認標章,但搬來這裡之後可以直接認識農夫,和逐漸學會買當季、吃當地。
超市雖然一年四季都提供各種食材,但太多進 口食物讓我們無法體認新鮮現採的真正滋味;現 在,我們提供給客人的餐點就是自己平常會吃到的在地食物,每一道菜都是在當季的時刻收穫,轉化為驚艷美食。Ian是個料理魔術師,對待食物總是用細緻又充滿想像力的心,賦予它們新生命。他也是個嚴格的味蕾把關者,所以家中連最簡單最基礎的醬料,也是以自然食材從頭做起。
私廚料理和餐廳很不一樣,因為私廚的客人和廚師之間是緊密連結的。不同於餐廳中的快速流動,我們常常與客人邊吃飯邊聊,就像朋友一樣度過整個晚上。也有許多客人吃完離開之後,寄禮物或卡片過來。像這樣被對方惦記、祝福著,都會讓我們非常感動。曾經有客 人來度過結婚週年,訂餐時先生提前交代希望能夠準備捧花,所以當用餐結束,捧花出現的那一刻,我們才發現原來做餐可以為人們完成夢想。那種知道自己分享著其他人生命中美好片段的感覺,會讓我們更有力量持續做下去。
在這裡沒有很厲害的食材,因為你是來到我們家裡來用餐。在家裡,媽媽不會用半成品做飯給你吃,也不會一天到晚買龍蝦。雖然 Ian 做的是西式料理,但是我們希望減低使用進口食材,對 Ian 來說,臺灣本身在地食物就很豐富多元,他努力做到的是真正做出食材精神,反而不會受限於樣式的框架。
人生就是這樣,邊走邊看、邊做邊學,Ian 不斷創作新料理,我們不斷遇見有趣的新客人。私廚是一種用餐形式,但對我們而言更是一種途徑,他們前來尋找食物的滋味,得到滿足,而我們尋找更美妙的生命意義,那就是分享,分享我們對烹飪的愛,對食物的知識,和對大地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