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聽電子樂
「年輕人對自由感到期待,卻也對未來感到迷惘,於是他們在廢棄工廠裡喝酒跳舞聽音樂,這些被遺棄的人與土地,成為了鐵克諾音樂(註)發展的養分,成為冷戰後柏林重要也最受歡迎的文化資產。」
註:Techno,一種電子音樂。

買一些電子黑膠
前陣子碰到一個臺灣做黑膠唱片機的廠商,他們說,黑膠唱片每五、六年就會流行一次,於是黑膠唱片機成為了他們歷久不衰的產品。在卡帶、CD 都已式微的年代,黑膠唱片能繼續被聽音樂的人喜愛,是很特別的一件事,而更神奇的,是顛覆我對黑膠音樂想像的各種流行樂新壓黑膠唱盤,還有以黑膠做為播放載體的電子音樂唱片。旋轉的圓盤傳來小嗓被壓得扁平的〈夜上海〉,還有白光在香港經典鬼片《等著你回來》驚悚配樂,是從前我對黑膠的唯一認識。
如果你聽電子樂,來柏林時記得到鐵克諾樂歷史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 Hard Wax 朝聖,Hard Wax 隱身在一座安靜的庭院舊樓中,裡頭有試聽區,可以安靜坐在裡頭聽音樂。另外喜歡爵士樂的人可以拜訪 Jazz Dreams,那兒有海量的爵士黑膠, Melting Point 與 Oye Records 販賣的則是偏重 House 及 Disco 風格的電子黑膠唱片。



排一下 Clubbing 隊伍
要 Clubbing 就去柏林,或者反過來說,來柏林不可少的行程就是 Clubbing,這是歐洲旅客對柏林的首要印象。自圍牆倒塌後 25 年後,Clubber Culture 已經成為了結合生活方式、音樂、信仰的一種柏林文化,它的塑型與兩德統一、鐵克諾音樂的發展息息相關。兩德統一之際,大批東德人往西遷移,留下成群的空屋,年輕人對自由感到期待,卻也對未來感到迷惘,於是他們在廢棄工廠裡喝酒、跳舞、聽音樂,這些被遺棄的人與土地,成為了鐵克諾音樂發展的養分,成為冷戰後柏林重要也最受歡迎的文化資產。
以難排隊入場著名的 Berghain 是電子樂迷的朝聖地,想認真聽實驗性 Techno 的專業樂迷可以留在入場後的第一個舞池,一般人或想認識朋友的,請到更上層的 Panorama Bar;Tresor 在柏林有特殊地位,它不僅佔地最大,同時也是歷史上支撐起柏林 Club 產業與電子音樂的首要功臣;Sisyphos 比之所有 Club 要新,不受觀光客侵擾,當地人說那裡請得都是最有潛力的 DJ;Salon zur Wilden Renate 是非常柏林風格的居家夜店;Stattbad wedding 比舊工廠更酷,是廢棄市立游泳池改建的音樂及藝術表演場地;最後綜合所有 Club 優點,繼隱密又有露天場地的 About Blank,時常結合社會議題舉辦 Party,是非常有態度、音樂質量高的 Club(像 Berghain 一樣分兩舞池,一邊認真 Techno,一邊 easy to dance)。
去一場 Techno 音樂節
電子音樂重鎮德國也出了不少世界知名的 DJ 像是 AndHim、Paul & Fritz Kalkbrenner、Paul van Dyk、PanPot and Anja Schneider,他們除了在國外巡迴表演,當然也不會忘記每年回家鄉的音樂節回饋鄉里。無論對於專門來歐洲參加音樂節的電子樂迷,還是派對動物型遊客,將音樂節與柏林觀光結合行程,都會是個絕妙的點子。
許多很棒的音樂節都在柏林,或是距離柏林兩小時火車車程,能抵達的荒郊野外(有參加過音樂節的朋友都知道,越盛大的音樂節越遠離城市),Fusion Festival 與 Melt 是兩個最著名的柏林電子音樂節,自 1997 年創辦以來,每年都有超過六萬人次參與,Fusion 最受推崇,因為它的規則最少,因此特別被派對動物們喜愛;而舞台設於廢棄煤礦的 Melt,總有辦法列出最大牌的 DJ 與聲音藝術家節目清單。
Feel Festival、Sputnik Springbreak 和前兩個音樂節比起來相對年輕,近年受歡迎的程度卻不亞於 Fusion 及 Melt。Feel 的地點在湖區,帳篷區域直接駐紮在水邊,被評為近年德國整體氛圍最好的音樂節;Sputnik Springbreak 則有最親民的價格,不花錢請大牌且偏好新銳 DJ,是業界人士與專業表演者最關注的音樂節。
最後推薦 Greenwood Festival 給擔心交通問題的朋友,它位於 Kiekebusch 湖旁,距離柏林市區只有三十公里,如果不想紮營,聽完一天的表演還能回旅館,洗場熱呼呼的熱水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