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之前,或許會抱著對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Stuart Linklater)先前的電影聖品:《愛情三部曲》、《年少時代》的那份憧憬走入電影院。
原以為會有少男少女們深夜獨自的呢喃與惆悵,但是這種青春期的庸人自擾好像已經看得太多,不需再更多,所以不同於預設中的情話綿綿與細水流長,這次導演說的是一群血氣方剛的棒球男孩,在開學前三天不間斷狂歡,跑遍不同的酒吧喝酒、跳舞,在派對上瘋狂,做盡一切看上去虛擲光陰卻快樂的事,迎接即將來臨的大學生活。
電影裡塞滿許多看似無厘頭的對話。裡頭的愛情戲不多,但總不時出現的讓人驚豔的臺詞。主角傑克和女主角漂浮在湖邊上談論著對大學的嚮往,傑克將自己對棒球的熱愛和薛西斯弗的希臘神話連結(註),他說:「重點在於這讓我有得以專注的事物。」雖然只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句話,卻替這個已經充滿陽剛味的男性電影,增添一筆恰到好處的柔情。
導演曾說這部算是他的半自傳性電影,你看傑克那一邊談論著音樂文學、一邊打著棒球,文武雙全的模樣,還有那不經意出現的英國搖滾樂團Pink Floyd的專輯,似乎就是導演對自身青春的符號暗示了。
看著他們一群人在宿舍嘻笑打鬧,互相玩著只有男生間懂得的捉弄與遊戲,說著對人生無任何幫助的垃圾話(但仔細體悟,卻又有某種程度的哲理存在),然後明目張膽的反抗體制與規範,還是忍不住會心一笑,或許這也表達了男生心中那顆永遠無法抹滅的赤子之心吧。
註:薛西弗斯為希臘神話中被懲罰的一位人物,他必須將巨石推上山頂,但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會滾回山下,如此地往復。
(圖片取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