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旅行
逛大書店最過癮


一個書店 滿足心靈的補給站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 2019 09 04 %E4%B8%8A%E5%8D%8811.43.34%E6%8B%B7%E8%B2%9D


代官山蔦屋書店實在太火紅,自從前年底開幕後,不只占據國內外雜誌頁面,也成了大家的東京一景。這一年半來我幾乎每週在社群網站看見不同朋友在蔦屋書店進行各種活動,書與音樂、喝咖啡,夜晚的雞尾酒 ⋯⋯,當然,我也是蔦屋朝聖一員,它的細緻、優雅、成熟品味的確讓書店迷如我,體會到書店空間與精神的更高層次。然而,若抽離朝聖心情回歸純粹逛書店,「補給」我們對日文出版品的愛與渴望,東京的大書店們依舊是天堂,傳統書店樸素的氣氛還是能感動閱讀者。

新宿紀伊國屋是超級書店的典範,八層樓外加 B1 旅遊書區,第一次拜訪時的確是迷失在圖書館般氣勢裡了,後來幾次的「迷失」,則是因為熟悉了樓層與書櫃動線,準確地在最愛的生活書中深深沉陷無法自拔。

旅行中,逛書店一直都是必需。最近的東京旅行,同樣愛書店也從事出版的日本朋友給我推薦了池袋淳久堂本店;淳久堂也是大型連鎖,是東京人心中相當用心經營的書店,在日本過去 20 多年泡沫經濟、小書店式微,以大連鎖為主流的時代(不過,現在獨立書店又漸漸抬頭),淳久堂很早就開始以企劃包裝、辦活動來行銷打書,它的「店員選書」企劃稱得上是創舉與特色,別有獨到眼光與魅力,2012 年淳久堂新宿店要結束時,店員們進行最後一次選書,不受出版社或排行榜影響推薦自己真心喜歡的私房書,並把讀後感寫在明信片大的卡紙上讓消費者看到,結果,讓書店在結束前一個月奇蹟般吸引到 60 萬人到訪,創造了 一次動人的告別,也讓市場反省了暢銷書與好書之間的取捨平衡。

池袋店有九層樓高,占地二千坪是東京賣場面積最大書店,告示牌上滿是每週的精選專區與活動告示:演講、對談、主題閱讀、出版社週年慶⋯⋯,像是近來很欣賞的小雜誌《Murmur》,就正有總編輯的讀書會;藏書的熱鬧也毫無疑問,我在這裡待了兩小時,只把生活書區仔細瀏覽過。(有個小插曲是,淳久堂一樓入口區總有長長的隊伍等著排隊結帳,充滿出版業欣欣向榮的氣氛,正當我樂觀地一問,才知道其實是因為這家店只有一個收銀台,不像新宿紀伊國屋每層都有。)

另一家精彩大書店是丸之內 OAZO 大樓裡的 「丸善」,立足豪華商業區嶄新明亮大樓中,丸善本店以白領上班族為對象,一進門 全是商務書,身邊的人也多是襯衫與套裝筆挺,與代官山蔦屋的時尚、淳久堂的休閒感明顯不同。這家丸善本店過去三年被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它四樓的「書店中的書店」 ──「松丸本舖」,正是很有想法的丸善老闆請來知名書評家松山正剛主導。

日本媒體形容松丸是家奇蹟書店,有美麗的原木書架,穩重寧靜的情調,松山正剛把書店當作雜誌「編輯」,以 BSE(Book Shop Editor)身分自居,除了以類別選書,也以人物為主題,像是建築師隈研吾專區,會有隈研吾自己的著作、相關的作品、以及隈研吾推薦的書。這位「總編輯」邀請來的人物有自己一套哲學,除了專業地位與名氣,還加入自己的品味,例如請來演員山口智子客座挑書,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山口智子有很深的東洋藝術素養,出版過關於和風印花的書,她也推薦陶藝與花道讀物。

然而,松丸本舖這家實驗性的書店在去年秋天結束,像是一場為期三年的展覽,留下話題與傳奇。現在丸善四樓成為 HMV 唱片行的高級版 HMV Premium,蒐羅大人風的爵士與古典,依舊很好逛。

順道介紹的是,其實,在滿足地在大書店裡補給生活書與雜誌之前,我抵達東京、搭著機場快線到品川車站,在品川車站裡遇到一家專門生活風格的小書店 Paper Wall,選書與陳列都舒服,很有日本生活美學教主大橋步與松浦彌太郎的品味,小小書店我也興奮地流連了一小時,要離開東京時,我又回到 Paper Wall,瀏覽過後又帶走幾本書,我理解到,大書店能帶來滿足感與豐收,而小書店則是會敲動你心裡的某一處共鳴。▍





文、攝 許育華



許育華 歐洲台灣兩邊跑的自由撰稿人,也是資深雜誌人,專攻設計、旅行、美食、生活風格領域,最近住在柏林。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